? 新學期力爭新氣象,身邊同事都樹立新目標——力爭準點下班。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力爭6點下班。今天終于突破,5點50分從學校出發。一向擁堵的西二環汽車西站和梅溪湖段車流順暢,我竟然趕在了6點45分到了家,也終于搶在樓下洗車行7點下班前把車子送過去洗一洗了,這是半年來第一次,無比得意。當然最開心的是我也能準點在電腦前守候今天的讀書會,安心聽聽課了。
? 今天暖場有討論老公的年齡大小對婚姻關系的影響。一般書友認為年齡大就一定包容、一定更成熟。我卻不認同。我自己的老公年齡比我小一歲,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彼此尊重,感情和睦,生活中更多是他操心家里的大小事情,還要包容我的急躁與粗心。而我的一個閨蜜,前夫大他四歲,吵吵鬧鬧十來年,卻最終落得分道揚鑣。
? ? ? ?所以,我想,夫妻是否能夠和諧相處,不是年齡的作用,而是夫妻的氣質類型是否能夠互補與相容。
?接下來的學習,當然還是回到我們的本行,探討如何教育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我們每天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慢熱型,有適應型,有困難型等等。我們的教育目標是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能力與素養方面達到一個同等高的水平。這就注定我們面對不同學生要使出不同力氣。工作中,我這個急性子,最怕遇到拖拖拉拉的學生。四年前,我第一次接手一年級的班級,因為多年來呆在高段,加上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乖巧型,一下子被這群小猴子弄醉了,一開始真不能理解他們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后來,“喝”了一碗心靈雞湯——《牽著蝸牛去散步》,一下子豁然開朗,蹲下來看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再看他們就多了一些理解、一些包容,后來,孩子們還送給我一個美稱“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