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讀到“大雅”,驚嘆——我勒個去,這么長。
不僅長,而且僻。
就這個詞“殷士膚敏”,一看到膚敏,就想到化妝品專業銷售術語“敏感性皮膚”,后一想啊,老祖宗怎么可能這么專業,竟原來是“優美敏捷”的意思。
我勒個去。這么地大相徑庭、差別甚大啊。
此四字詞出自“大雅”第一篇《文王》,是周人在祭祀文王時的詩歌。
“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
殷商被西周取代后,殷遺民作為被征服者也參加對文王的祭祀,“祼”,是一種祭酒的儀式。殷遺民參加儀式時,仍然穿戴著本族的衣冠“黼冔”。
殷遺民與周人一道祭祀文王的和諧場面,引起了詩人對文王盛德的感動之情,不禁感嘆歸順的殷人“優美敏捷”,識時務者為俊杰,及時轉舵,順時而為。
于是“膚敏”一詞,褒義貶義,兩義同身,在歷史的長河里,奔赴而往。
有《詠史》這樣用——“國亡幸免死,忍復干祿云。恥為膚敏士,寧作殷頑民。”不愿識時務,寧與國共存亡。
章炳麟則寫——“震旦雖衰,碩學膚敏之士猶不遽絕。”感嘆清末雖衰,但人才濟濟,這是華夏民族源源不絕的力量。
好了,掉書袋先掉到這。
問題來了,如果是你,“膚敏”二字,你會怎么用呢?
————————————————
《詩經·大雅· 文王》(節選)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譯文:
文王神靈在上,在天上放光芒。周朝雖是舊邦,承國運現新象。……
殷臣壯美勤敏,來京助祭周廷。同行助祭灌禮,身著舊殷服裝。……
上天行事有道,無聲無息難詳。效法文王榜樣,天下萬國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