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年會。
公司年會在山里的溫泉酒店舉辦,年會很精彩,晚上還泡了溫泉,和同事們桌游廝殺到半夜,而后睡了美美的一覺。
可是我一如前兩年那樣,開心不起來。
被欲望折磨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唯有欲望被滿足的一瞬間,才能獲得短暫的輕松,而后繼續陷入新欲望帶來的痛苦。
每一年年會,看著臺上的頒獎沒有自己,看著公司的業績報告,我總忍不住在想,為什么不是自己獲獎呢,為什么不是自己給公司帶來利潤增長呢。我不是真的想獲獎,自己這一年來做得如何,心里最有譜,但至少獎項是一個衡量標準。所以年會越精彩,就越刺痛我。
1
什么叫有一技之長的人?就是當他在沉下來做某件事的時候,他不厭其煩,樂在其中。完全不理會別人的詫異或者不理解。什么是杰出的人?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個,他得不到,他就像萬蟻噬心那樣痛苦。犧牲什么都可以,他必須得到他要的那個東西。
驅動前者的是快樂,驅動后者的,是痛苦。
人生重要的天分是快樂。每個人都沒辦法拒絕自己真實的快樂。會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花時間,不知不覺地放一萬個小時在那里。
然而,還有一類人,他們還有一個比快樂更重要的天分——痛苦。
有人受不了不被人圍繞著需要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不是注意力焦點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有人在他前面在他上面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我想要的那張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痛苦
……
?向上爬、嚴格自律、晝度夜思、殫精竭慮。這樣日復一日的日子,委實并不快樂。驅動他們的,是痛苦。巨大的痛苦,讓他們無法停下來。
就算在休閑作樂時,也不過是得片刻歡愉,只要想到自己的欲望仍未實現,便又會陷入憂慮。作樂,似乎也只是調休情緒,便于繼續奮斗的手段。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快樂,但對于這些被欲望折磨的人,快樂的閾值太高。輕松愜意的好生活,并無法安撫如影隨行的真痛苦。
唯有回到戰場,回到伙伴身邊,拿起武器,繼續準備作戰,才能緩解焦慮。能贏與否,天才知道。但是,他們在做準備,他們在做事情,他們在一寸一寸前進,這一切的動作里,痛苦才能得到慰籍。唯有前進,才是慰藉。
2
一個人,當他發現自己受不了不被人關注的痛苦后,他會怎么做?
他會奮起去努力去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是覺得羞恥然后抑制這種痛苦?
對于前者而言,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是奮起直追一段時間后,發現太辛苦,或者覺得做不到,而后選擇放棄,用知足常樂來說服自己,選擇更容易獲得快樂的手段來滿足自己。
畢竟說服自己比解決問題容易多了。
至于后者,當他發現自己所追求的,與社會主流奉行的準則不相符時(比如中國傳統價值里就提倡不能太出頭,要謙讓,要考慮別人),可能就會生出羞恥的情緒,或者害怕給自己的形象帶來損傷,從并調整自己的想法,甚至抑制欲望。
更可怕的是,不能違背主流觀念的念頭牢牢烙印在一部分人身上,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影響了。如果能把影響自己行動的觀念單獨拎出來,反復觀察考量,可能就會發現根本不值一提。
3
《棋魂》講述平安時代的天才棋手藤原佐為,工作是在皇宮中教天皇下圍棋。后來被人誣陷,逐出皇宮。而佐為認為自己除了下棋,沒有生活能力,就自殺了。他把靈魂寄托在一張棋盤上。
1000年后,13歲的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藤光拿到了棋盤。佐為終于可以再次來到這世上,又可以下棋了。而愛上了圍棋的小光,寧可走自己的爛棋,也不愿意按照佐為的意愿,走佐為的高超棋步了。所以,雖然佐為寄身于小光的身體,卻只能教小光下棋,而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與人對弈。
佐為終于明白,那被他輕易拋棄的身體,是多么的可貴。雖然,為了使這具身體生存、健康,要做那么多不情愿、不擅長的事情。可想憑借別人的身體,走自己的棋步,那幾乎不可能。要想下棋,就要承受與下棋無關的痛苦。
是啊,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以為只要做自己情愿的、擅長的事情,就能實現欲望嗎?應該是反過來,為了實現欲望,需要做什么事情,其中包括的讓自己痛苦的事情,也得去做。要想獲得最終的快樂,就要承受過程的痛苦。
當我不再痛苦的時候,也許我超越了,也許我就此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