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時間9號凌晨,第71屆戛納電影節正式拉開序幕。而從開幕至今,每天霸占媒體版面的,并不是與電影相關的專題報道,而是各類不入流的明星網紅蹭紅毯、博出位的花邊新聞。
5月9日,某時尚博主在微博上批評馬蘇走紅毯的時間達6分鐘之久,怎么趕都趕不走,丟人丟到海外。
同一天,某位十八線開外的中國女藝人在紅毯上摔倒,大尺度裸露出盡洋相,令人瞠目結舌。
而在昨天,假摔姐剛走,又來了一位暴露姐。圖我就不放了,實在是不可描述,不堪入眼。
還有這幾個完全叫不出名字的小網紅,模仿了多年前范冰冰的龍袍裝。更好笑的是,明明沒有一個攝影師在拍她們,卻一個勁兒地凹造型擺pose。
今年新鮮出爐的《偶像練習生》也來了戛納紅毯。但我們不妨看看這倆鮮肉來戛納都做了些什么——看風景,拍寫真,順帶接受了某娛樂欄目的采訪,說希望下次可以帶著自己的作品來。我就納了悶了,沒作品你來干什么?
而比起蹭紅毯,中國明星似乎更擅長于賴紅毯。2012年當紅炸子雞楊冪去戛納宣傳,曾因在紅毯上逗留太久,被拍到幾個工作人員疑似催促她的畫面。
而2015年更是中國明星賴紅毯元年——張雨綺賴了3分50秒,金巧巧賴了4分半,相比起今年馬蘇的6分鐘還算是小巫見大巫。但不要高興得太早,讓我們期待明年戛納紅毯上就會有破十分鐘的選手出現!
2
這還是我認識的戛納嗎?這還是那個“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嗎?
從什么時候開始,戛納的紅毯門檻變得這么低?一個享譽國際的電影節,竟也淪落到收點錢就能放阿貓阿狗上紅毯的地步了?
這些女明星小網紅用盡畢生智慧,露胸露胳膊露大腿,恨不得在全媒體面前脫個精光。仿佛登上戛納紅毯這一噱頭,足以讓她們炫耀一生。
還有新晉馮女郎苗苗,選擇用另一種方式搶頭條——她在戛納海灘拍攝的一組寫真,致敬1993年的鞏俐,卻被全網嘲笑東施效顰。
舞蹈專業出生的苗苗從體態到身段都不遜于鞏俐,但卻輸在了自信和氣場上。有人評價:“同樣是低垂雙眼,苗苗像是丑小鴨顧影自憐,鞏俐卻是女皇睥睨眾生。”
是的。人們最懷念的,是那時候鞏俐臉上帶著東方自信美的面孔。畢竟25年前,1993年戛納的那個夏天,《霸王別姬》拿下了戛納歷史上唯一一部華語金棕櫚。長期被打壓的中國電影終于在西方電影節上展露光芒,自那時候起,從潘虹到張曼玉、從張國榮到葛優,再到被稱作“戛納兒女”的賈樟柯和鞏俐,中國電影人憑借自己的作品,終于在戛納上占得一席之位。
3
那時候的陳凱歌捧著棕櫚葉獎章單手比V,盡管鬢角已有白發但卻藏不住內心的自豪;
當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張豐毅、張國榮合抱鞏俐的經典照片,面孔上是自信的笑容,和眉眼間藏不住的少年氣。
讓無數影評人唏噓的并不是紅毯上的妖魔鬼怪,而是中國電影再也回不去1993年戛納的純粹和輝煌。
在法國蔚藍海岸線的眾多小城中,戛納是最星光熠熠的。不僅僅是因為它迷人的風光,更是因為每年 5 月為期近兩周的戛納電影節在國際電影節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們不可否認,戛納在影片評選上仍然有它嚴苛的標準和含金量。但電影節紅毯卻已經十足十地淪落成一筆透明公開的交易。
戛納紅毯可以花錢買,似乎已經不是什么行業秘密。
首先我們必需明白,能走上戛納紅毯的分為三種人:一種是評委、有競賽作品入圍,這是頭等貴客;第二種是電影節贊助商代言人,受邀來捧場的;第三種是主演的電影來戛納展映,或是有片方邀請函的。當然,以上三種所擁有的名額非常少,而如果不具備以上三種資格,就只能買買買。
簡單的說,只要有錢找對中介買到門票,你就可以走上戛納的紅毯。例如那些十八線網紅、主播,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走上戛納紅毯。
4
去年,也就是第70屆戛納紅毯的價格表曾在網絡上流傳,戛納開幕式的紅毯一等席位是19000歐,折合人民幣14萬元左右;而通過品牌渠道能花最少的錢上紅毯,費用在9000-100000歐不等,相當于人民幣6、7萬,但需要購買品牌的衣服,整體造價依然不低。
當然,能走上紅毯只是第一步,想要贏得媒體關注還得再出奇招。中國明星在這方面最擅長的有三招:第一賴,第二摔,第三禮服上要夠出彩。范冰冰的霸氣龍袍、張馨予的東北花襖,哪一件不是成功搶占全球各媒體的頭條?
電影節,顧名思義:電影才是主角。而現在,當戛納紅毯不再是一種身份和作品的肯定,而是很多人花點小錢都可以一哄而上的消費品,它在我們的眼中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跟尊貴感。于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擔憂:下一個被中國明星糟蹋的,會不會是奧斯卡紅毯?
被玩壞的戛納電影節,是中國明星賣肉蹭鏡頭的墊腳石,而主辦方也難辭其咎——他們將這本生意經做得精明無比,以至于曾被高高掛起的金棕櫚都變得不再神圣。一個花小十來萬就能和國際名流同走一塊紅布的活動,是廉價而媚俗的。
想想再過數十年,能被戛納紅毯銘記的,不是一部斬譽無數,熠熠生輝的電影,而是一件開到胸脯的禮服,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本文系【觸點科技】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