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中我們提到:李存勖占據了整個黃河以北,同梁朝隔河以對,戰斗力爆表的李存勖又接連打退了契丹的進攻,如日中天。
雖然梁朝被李存勖壓著打,但這時候的梁朝實際上還有還手之力,依然在大戰場上能夠與李存勖形成對峙的態勢。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李存勖天生喜歡行險,經常在戰場上仗著自己過人的戰力在兩軍陣前邀戰單挑,或是輕騎突襲,好幾次都陷入梁軍包圍,不得不靠貼身近衛舍命廝殺才逃得活命。在打退契丹第一次進犯后的第二年,李存勖在胡柳陂之戰中冒進突襲,導致部隊首尾不能呼應,折損了當時手下頭號大將周德威(讀者們或許還記得,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當年也犯過差不多的錯誤,這大概就是基因神奇的力量)。
但幸運的是,他的對手,后梁皇帝朱友貞比他爛多了。
如果說李存勖的主要問題是性格問題的話,那么朱友貞的主要問題則是能力問題,他根本駕馭不了朱溫留下來的這批驕兵悍將。于是朱友貞做出了和歷史上許多廢柴皇帝一樣的選擇,那就是依賴外戚,加強政治斗爭,讓外戚和這些將領們互相攻訐,而朱友貞本人則充當攪屎棍的角色。后梁朝廷上因此呈現出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將領和將領撕,外戚和將領撕,老臣和外戚撕,外戚提拔起來的心腹們和老臣撕,每天都有人在政治斗爭中失勢。朱友貞見到這幅景象十分欣慰:你們忙著撕逼就沒人能威脅到我的位置了,這真是太好了。
不得不說,朱溫留下來的政治遺產真的是十分強大,即便是后梁朝廷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黃河邊上的梁軍竟然還能和李存勖打成平手!李存勖覺得,與其這么慢慢拉鋸下去,不如我先登基稱帝,然后恢復唐朝名號——反正我也姓李,都是一家子——再剿滅后梁這些叛逆好了。李存勖手下覺得這個主意真心不錯(主要是新皇登基大家都能拿到賞賜),就一個勁地攛掇他,于是李存勖在公元923年登基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后唐。
李存勖登基前后發生了兩件事,極大的影響了歷史的進程。一件是鎮守潞州的李繼韜在手下的攛掇下投降后梁了——這事其實沒那么重要,雙方對峙多年,總有不開眼的會反水投敵,然而投降之后的李繼韜因為害怕李存勖收拾他,大肆招兵買馬,這時有個好狠斗勇的年輕人郭威被他招到了親軍里,這就比較重要了,因為這位郭威同學就是日后的周太祖。另一件事就是后梁將領盧順投降了李存勖,這個盧順是鄆州的守將之一,他帶給李存勖的投名狀就是——鄆州兵力空虛,只有一千來人的守軍,皇上你領兵去打,一定能成。
鄆州在黃河以南,距離后梁都城開封非常之近,當年朱溫為了拿下這里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李存勖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開始蠢蠢欲動了。
李存勖的手下都認為這主意太荒唐了,幾千人的隊伍偷渡黃河殺到敵后,你是八路軍么?然而李存勖本人卻覺得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合他胃口了!用兵正是以正合以奇勝啊!于是李存勖力排眾議,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隊伍偷偷的渡過了黃河,殺到了鄆州城下,結果正如盧順所言,城中毫無防備,晉軍(現在應該叫唐軍了)輕輕松松的就拿下了城池,在后梁的心腹之地打下了一顆釘子。
消息傳回開封,朱友貞嚇得都要尿出來了,這尼瑪大梁覆滅就在轉瞬之間啊!這時候朱溫時代的老臣——敬翔跑到宮里來找他了。提到這敬翔,我們必須要多說兩句,這哥們是朱溫最依賴的謀士,而且沒有之一。如果說張夫人是朱溫最寵信的女人的話,那么敬翔就是朱溫最寵信的男人,他與張夫人一起構成了朱溫的智囊團(好像哪里不對)。朱溫對這位謀士可謂言聽計從,甚至曾在敬翔死了老婆之后將自己的愛妾送給了敬翔(雖然送給敬翔之后朱溫還在和這位愛妾睡覺就是了),其寵信可見一斑(畢竟是和主公睡一個女人的交情)。
敬翔在朱友貞繼位之后一直致力于維系朝廷的基本運轉,這種反人類的工作已經讓老爺子有點心力交瘁了。朱友貞見到敬翔之后非常熱情,問他:老爺子你這是準備給我出謀劃策么?
呵呵呵,敬翔從兜里掏出條繩子,說,陛下,我是準備吊死在你宮里的。
朱友貞大驚失色,艾瑪,那多臟啊,不是,老爺子你怎么了,有什么解不開的疙瘩和我說說,咱們一起想想辦法你也別尋短見啊!
敬翔連連搖頭,說,我是看著你爹一點點把這天下打下來的,現在這才多少年啊,眼瞅著你就要把天下丟了,我先勒死自己,免得等到梁朝覆滅那天還得受辱。說著就開始往房梁上搭繩子,朱友貞嚇得抱住敬翔,說老爺子您可別這樣,我知道自己錯了,您有什么辦法,我都聽!
資治通鑒·后唐紀一:敬翔知梁室已危,以繩內靴中,入見梁主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為不肖,所謀無不用。今敵勢益強,而陛下棄忽臣言,臣身無用,不如死。”引繩將自經。梁主止之,問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用王彥章為大將,不可救也。”梁主從之,以彥章代思遠為北面招討使,仍以段凝為副。
就這樣,敬翔想辦法說服了朱友貞,讓他派王彥章為主帥,前去對抗唐軍。這位王彥章又號王鐵槍,是大梁目前最能打的將領,那么這么牛的將領為什么一直被雪藏呢?因為這哥們實在是太不會做人了,他剛得到自己被任命為主帥的消息,就表示我老王速去速回,等破了唐軍回來就把皇上你身邊的小人都干死!然后興沖沖的領兵出征了。這哥們出征之后幾乎是以三天一座城池的速度在收復失地,一時間偌大的戰場竟然變成了他花樣個人秀場,后梁和后唐雙方都目瞪口呆的看著他在戰場上縱橫馳奔,如無無人之境。
資治通鑒·后唐紀一:梁主召問王彥章以破敵之期,彥章對曰:“三日。”左右皆失笑。彥章出,兩日,馳至滑州。辛酉,置酒大會,陰遣人具舟于楊村;夜,命甲士六百,皆持巨斧,載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會飲尚未散,彥章陽起更衣,引精兵數千循河南岸趨德勝。天微雨,朱守殷不為備,舟中兵舉鎖燒斷之,因以巨斧斬浮橋,而彥章引兵急擊南城。浮橋斷,南城遂破,時受命適三日矣。守殷以小舟載甲士濟河救之,不及。彥章進攻潘張、麻家口、景店諸寨,皆拔之,聲勢大振。
皇上身邊的小人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都炸了,李存勖來了殺不殺咱們還是個未知數,這哥們得勝回來咱們都得死!!不行,咱們得集體想辦法把他弄下來!當時在黃河邊上做監軍的將領叫段凝,這哥們沒什么能耐,全靠溜須拍馬和自己的漂亮姐姐爬到了今天的位置,同王彥章口中的“小人”們關系密切,趙巖這些人于是每天在朱友貞面前搬弄是非,先是把王彥章的軍功都篡改成段凝的,然后又拼命的埋汰王彥章如何吃酒誤事,貽誤軍機。一來二去,朱友貞終于信以為真,把王彥章調離了前線。
資治通鑒·后唐紀一:王彥章疾趙、張亂政,及為招討使,謂所親曰:“待我成功還,當盡誅奸臣以謝天下!”趙、張聞之,私相謂曰:“我輩寧死于沙陀,不可為彥章所殺。”相與協力傾之。段凝素疾彥章之能而諂附趙、張,在軍中與彥章動相違戾,百方沮橈之,惟恐其有功,潛伺彥章過失以聞于梁主。每捷奏至,趙、張悉歸功于凝,由是彥章功竟無成。
朱友貞這種自毀長城的做法為梁朝的覆滅壓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王彥章壓制的唐軍開始大舉反攻,朱友貞不得不把手頭的兵力全都派給段凝以抵擋唐軍。然而李存勖卻趁著開封空虛的機會,率領一支輕騎長途奔襲,輕而易舉的打到了開封城下。大勢已去的朱友貞在宮中自殺身亡,李存勖經過十幾年苦戰,終于完成了李克用臨終前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