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2017這一年,可以去回憶、去總結、去反思的事情,有很多。它們都已經變成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發布在我個人的網絡平臺上。因此,我從來不會感到時光過得太快,更不會感覺自己虛度了許多歲月。時光雖不斷從我身邊溜走,但我不認為它走得悄無聲息。至少,在日常的工作和寫作上,我始終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充實。
在過去的這一年里,我始終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爭取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吸收對自身成長有益的信息上,努力做到,不被亂七八糟的碎片信息浪費過多精力。是的,我現在發現,吸收知識并非只能通過讀書,也可以通過閱讀網絡平臺上的好文章。我開始嘗試多讀文學論壇上的優秀作者們的文章,并吸取他們的經驗。相對而言,我放在閱讀紙質書上的時間和精力略微減少了一些。至少和2016年比是這樣。但比起更早的幾年,現在的我還是足夠幸運的。我仍然擁有一片足夠舒適的生活環境。我沒有再迷失自己,也不會再迷失自己。
這一年里,我讀的紙質書以開拓自己的眼界和精神世界的作品為主。其中對我啟發最大的一部作品,當屬《三體》三部曲。我原本并非純粹的科幻愛好者,對許多高深的科學知識也僅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由于這個原因,我曾經擔心自己能否理解《三體》這部作品的精髓。直到我開始閱讀,我才漸漸明白,《三體》講述的不僅僅是科幻,更是復雜而易變的人性,更是地球人與整個宇宙之間的關系。同時,它更像是一雙眼睛,一雙看透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殘酷真相的真實之眼。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片溫暖而舒適的自然環境,是來之不易的,更是十分脆弱的。遙遠距離之外的高級生命有可能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將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毀滅。但與此同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卻都是短視而膚淺的,別說改變或者逃離,就連想通這一切都幾無可能。每當個體生命無力抗拒的巨大危機到來時,我們在平寧之日中的一切優良品質、一切仁義道德,全都變成陽光下的泡沫,一碰就破。當我的心靈隨著《三體》的故事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飛向更加遙遠的宇宙空間時,我也忍不住反復思考:如果真的有更高級的智慧生命入侵地球,我們會不會連像樣的抵抗力量都組織不起來?會不會在外星人的飛船登陸地球表面之前,就自己把自己耗光、自己把自己拖垮?
沒錯。隨著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我也不得不開始更多地思考我所了解的社會,以及我所了解的人性。不僅僅是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朋友,更是更多與我無關的陌生人。而且,我也發現,我閱讀的許多作品也在逐漸傳達給我這一方面的思想。我不知道,這兩者是否是相輔相成的。
《駱駝祥子》告訴我,曾經有一個沉重而壓抑的社會,無情地玩弄和嘲弄可憐的底層勞動人民。再堅強的人,最終也只能被沉重的現實壓垮,淪為黑暗世道的犧牲品。
《邊城》告訴我,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僅有真心是遠遠不夠的,是遠遠無法保證他們能夠在一起的。幸福必須要靠實力來保障,否則,它就只是一場幻夢。
《中國歷代亡國帝王傳》告訴我,即使是至尊帝王,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懂得修煉自己的能力,也只能被權力的毒反噬,甚至像無數戰火中的冤魂一樣死無葬身之地。
久而久之,我感覺到,自己似乎變得有些悲觀了。甚至,我也有些對人性失望,也開始認為,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普通個體生命所做的許多努力,有時候真的毫無意義。我不得不努力讓自己把思維收回來,收回到俗世生活中。《生生世世未了緣》和《孩子你慢慢來》中描繪的一幅幅美好而祥和的生活畫卷,重新讓我的思緒平靜下來。隨后,我又開始讀《相約星期二》,讓自己了解生命即將終結時的樣子。有人說,中國人的教育里缺少對死亡的教育和思考。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太多的人都已經忘記生活本身的樣子,只能盲目地隨著人潮四處奔波。他們連怎么去生活都思考不過來,自然更不可能去思考怎么去死。
這一年,我從書中讀到的更多是普遍的人,是許多人身上的普通特質。我只讀過一部名人傳記,是《自來水哲學——松下幸之助自傳》。我讀這本書用了四天,思考這本書卻用了將近四個月。松下幸之助,這位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帶給我的啟迪,不是兩三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比起他敢于創新、重視并激發每個人的潛力等各種優秀能力,最打動我的,是他出身卑微卻又努力擺脫卑微,并終身奮力向前進取,從不因為身體的衰老而停止前進的腳步。再偉大的偉人,一開始也是從普通人過來的。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在于他們能夠克服普通人身上的劣根性,認準自己的目標,一直向前,絕不偏離目標,更不會倒退。當然,做到這一點絕不容易,但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許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卻怎么也做不到。
最后,我想簡單地推薦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說:《吃瓜時代的兒女們》。
我原本讀不懂劉震云,總是認為他的作品有些過于拖沓,甚至有些啰嗦。現在我想,那其實不是拖沓或者啰嗦,而是一種要把他所看到的世界仔仔細細地說清楚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每天要做的事,總會有許多沒什么意義的小事;我們每個人每天要說的話,總會有許多無意義的廢話。繁復的行文,或許正是塵世中的我們的真實寫照。
或許,讀懂劉震云,才能更好地讀懂時代變遷的本質。這個時代的許多人,在某些方面和過去的人,沒有太多的不同,即使是身居高位者,也往往不具有真正的智慧。但是,通過他的筆下,我能看到,這個時代雖仍有其壓抑的一面,但卻和過去所有時代相比都少了許多殘酷。這個時代的許多人,雖然還在稀里糊涂地生活,但至少能夠靠努力讓自己的生活繼續下去。不如意者,或者遭受惡報者,往往真的是罪有應得,而并非是因為無妄之災。
更讓我欣賞的,是他看透世界的能力。他了解并把握這個世界的能力,絲毫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和他本人年齡的增長而退化。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能看到的東西,他同樣看到了。我能夠看出,年齡從來不是阻礙自己成長和進步的原因,愚蠢、保守、閉塞和懶惰才是。正如網上的一句流行語所說,有的人八十歲仍然是常青藤,有的人十八歲就已經是朽木。
當別人都在哀嘆自己被時光偷走了許多東西的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別讓時光偷走更多的東西。
我會這樣做下去的。在2018年里。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