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若死,苦了無。悲情縱然隨生死,未曾了卻,罪,罪,罪
情雖美,愁更深。攫博相抗耐誰何?緣來如此,錯,錯,錯
風雨遺事,古來述異。湘水瀟瀟問誰?
斑竹哭煙,三生有知。無為天下英雄。
----------戰神之殤
引:
《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孔穎達疏:“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
《尚書考靈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氣,萬物之精也。故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龍,曰‘左青龍’。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其形如鶉鳥,曰‘前朱雀’。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龜蛇,曰‘后玄武’。
不記得這已是第幾次單刀立馬,
不記得這又是第幾次血染征袍?
當真的是名將如紅顏,歲月不饒人啊,只記得旌旗獵獵,鑼鼓通天,
只記得有時就像家園一樣的戰場,有璀璨的星河,流星一樣的生命,滑曳……
這一刻,仿佛又看到了龐德不解而幽怨的眼神,
那一年白浪滔天,萬馬爭奔的大水!翻天的巨浪直砸荊州那數十丈的城墻,哭喊聲,暴雨聲,震徹天地。
鮮血的顏色此時不再凝重。
然而勝利是擺在案前的,自己苦心經營數年的荊州,也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但就在前一刻,荊襄九郡固若金湯豈有失陷的反問號終將終結
管糧都督趙累流星飛馬傳訊: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招糜芳降東吳去了。荊州失守!
天上飄起了小雨,冬雨仿佛針芒扎在心頭,讓一代戰神感到一陣陣的暈眩。
自己數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對不起自己數萬的兵士,對不起大哥,對不起……唉,家眷都在城內。
這右臂的箭傷還是會隱隱的發作,
“老了啊”
抬頭看看飄雨的蒼涼,目光望向了遠方的荊州,再艱難的戰役我都度過了,天下無人可以擋我!
只是這人,非當年的我了。
徐晃徐公明,青袍著身,橫斧胸前,這一役,不是兒戲。早已不是當年花容一別,許昌試斧的徐公明了,
國家之事豈能以私費公?青龍在幽幽的響著,歲月的磨練早將那嗜血的本性散發的無處不在,一團青氣,
彌漫在刀尖,隱約還可以看見那條成魂的青龍。
公明啊,公明,在這亂世之間,縱有知己又有何用?想那孟德也非小人,待我不薄;諸將也曾與我并肩作戰,同生共死。曾幾何時,青龍偃月,白虎問天,留下多少傳世佳話。而今,遼何在?一柄問天槍,只逍遙津一戰,變令江東小兒夜不敢啼,置孫郎于不義.而今,郃何在?天下猛將,忠勇之臣,當之無愧,卻逃不離生老病死這人生四大悲苦。傷歲月蹉跎,哀世之不公。病榻之上,徱狡纊絕,何處尋之?
而當年與大哥三弟結拜的場景為何又在眼前?
茫茫之中,好似又見那赤兔原主呂奉先,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在身,傳為繁弱,手持畫戟,名號方天,坐下赤兔正向自己奔來,戰神呦呦,死無葬身之地。環望這荊州數十年的經營,來敵不少,可誰還有戰神那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瑩煌射秋水的威猛啊?自己一鋸一駒,多少所謂的猛將死于青龍之下,以至最近幾年戾氣暴漲。顏良文丑,只是太過早逝了,要不現今也是威震一方的戰神吧?哦,在白馬津一役還曾救過眼前這公明一命啊。。。可惜的是那號稱第一猛將的華雄至今如何?生逢亂世,未擇明主,落得了身首異處的下場。
“老友,只恨這天下,非吾輩之天下,這忠義非吾輩之忠義!”
…………
漫天斧影,一騎當先。同時青龍戾氣大增,龍氣暴烈欲出。
這一戰,真不知要戰到何時。
戰鼓何而不舞之?雨水在青龍的周圍蒸發成水氣,透著青光。血在翻涌,青龍好似要從手中逃離一般。
“龍翔。”
這不是我想要的啊,故友見面不到一刻便性命相向。
頓時天光大亮,刀已不再,只見漫天皆為虛幻的青龍之影。萬般變化,青芒凝聚,忽又熱浪中青芒之中噴薄而出,鼓蕩之氣,愈來愈烈,轉眼
之間,虛影變實。卻是一青龍,浴火而生……
公明啊,公明,怨就怨這天下不公吧!
當真是悲情縱然隨生死,攫搏相抗奈誰何?
光華流離,生命仿佛在此刻得以永恒……“開天辟地”,雨停,大晴,忽又極黑,一道黑墻置于公明身前。
青龍偃月,玄天巨斧相撞那一刻,鬼神為之哭泣,落下血一般的紅水。咒怨往身,只怕這一仗惹怒了神靈了。畢竟,這青龍偃月本就是當年王
母娘娘瑤池的守護之魂伏誅而成,玄天乃是盤古開天遺留于世的神器,采萬年天地之氣而成,斧身天然便有“乃公日月”四字。
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
“鼓起,奪回荊州!”赤兔似也有流血,低聲呦呦;青龍此時也會回歸原狀,嘶嘶自鳴,青光隱隱流轉,最終藏于刀身的青龍紋中。“情,可
待。卻知何月?一鋸一駒,誰知前生,縱情至深。”
踏雨,未見泥濘,只聽風曳。
八百云梯,三百攻城車,面對的是自己苦心經營數年的荊州。想自己威猛一世,竟被陸遜小兒欺之?
“吳下阿蒙何足持?”只怕這一戰,平兒,索兒……而萬軍將士又有多少個平兒,索兒?我云長飲血數十載,死而無憾,怕只怕這青龍偃月不
復現之,怕只怕大哥宏愿難有實現之日。哎,多給三年,定奪吳地!
老淚縱橫……
“索兒,寒玉袍,玄火甲。”
漆一樣的甲卻有火的名字;而袍,當真如寒玉,白的可怖,散發著殺氣。
青龍偃月第一次未戰便青光盛極,大營之中滿是肅殺的青光。
戰,血,彌漫的是血水還是雨水,抑或是我的淚水呢?
這一式“龍噬”是奠我死去的將士;
這一式“龍翔”是奠我死去的家眷;
這一式“龍怨”是奠,奠你這呂蒙小兒……
青龍數年的戾氣在這一瞬間爆發,數萬將士的鮮血,染紅了寒玉,刺痛了雙眼,玄火也在炙燒著。
第一次感到了力不從心,第一次感到了勞累。
怨,怨這天,賜我青龍;怨,怨這地,許我赤兔;怨,怨這世,生我云長!戰神之名,又有何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世之名,終有今日
之敗。天意,大概華雄也有這般咒怨吧?可笑我如今竟羨慕起他來了,不必擔負那么多,不必怨這天,這地。
……假若,沒有這青龍偃月,或許我也就是如同父輩一般,開一間小小的包子鋪。終究什么是英雄?有忠有義,護國護主,卻連自己的性命都
把握不了,更何況親生骨肉?
威,猛,忠,勇,義,嚴,終敵不過這人世間輪回!
那要這青龍、赤兔做甚!罷罷罷,晚秋蕭索,苦了無,愁更深。
這世間,不曾留戀吧……
《述志異》載:是役,羽威猛猶如天神下凡,手中青龍偃月戾氣大增,殺敵以萬計,重傷呂蒙,然蜀之敗顯。忽天地變色,青龍浴火而生,羽
亦不見。后傳吳將縛羽,蓋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