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追問,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我怎么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這篇文章整理了很多材料,包括知乎上的回答、書本上的探討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共同探討。
仔細想一下,我們頭腦里會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不是都是在面臨著重大抉擇的時候,往往在這些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平時所回避的問題,因為思考這個問題是很痛苦的事情,大腦是具有回避痛苦,惰于思考的傾向。但我們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撕裂保護,直面內心。
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實本質上是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自己,幾千年前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里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也將其作為自己的哲學理論之一。可想而知,從古至今,人們對這個意義深遠的問題的思索從來就沒有斷過,因為它關乎著人的幸福,人的生活方式。
而了解自己,包括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小到我喜歡吃什么,什么吃多了會上火,吃什么會拉肚子,大到自己的性格,內向還是外向,喜歡和什么樣的人相處等等。
但我們這里講的主要是,心理層面的,那么如何弄清楚想要什么,總結來說,需要想和做。
一是思考,思考便是深度冥想。首先,想你兒時的夢想與愛好,然后在興趣愛好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因為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散發的魅力視而不見,卻總是樂于與嘗試新奇不同的東西;
其次,排除自己討厭的東西,我們往往很容易就知道自己討厭的事情是什么;
再次,反思一下你以前的重大抉擇,如果重新來過,你會怎么選,為什么;
最后,想一下,如果自己五天后將會面臨死亡,寫下腦中所有想做的事,抽絲剝繭,發現熱情,找出剩余的兩三個最重要的事,這兩三件事,必須是做起來快樂、專注、自信,做完之后會有滿足感的事。思考必須是在安靜的地方,并且準備紙和筆寫下來。
可能你干想會想不出這兩三件事情。
這個時候需要去做,那么如何去做?首先,看書學習,學習心理學,閱讀名著,心理學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名著雖然不能教會你做什么,但它會幫你做出不后悔的選擇,明白一些道理。
其次,不斷的試錯,趁著年輕,刻意地嘗試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與自己生活相反的生活方式,因為我們總在忙碌和消遣中忘卻了自己的夢想,不相信夢想的存在了,或許以前你所害怕的,正是你所熱愛的。
簡明扼要需要花費時間,卓爾不群來自孜孜不倦。
上面的方法內容都是簡明扼要的列出來的,看起來會很虛,我并沒有展開了去說,因為,每個人每個個體所擁有的生活經歷,所遇到的門檻是不一樣的。方法刻在沙灘上,理想刻在石碑上,達到目標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自己去嘗試。
你可以一天思考一個問題,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務必不要因為難受就放棄。
02
懂得很多道理,但依舊過不好一生,是因為我們只是看看不去做,心靈需要交流,事情必須去做。世界上最大的勇敢便是用行動去戰勝恐懼。
你可能會說,我只要順其自然就好,其實這樣也沒錯,但前提是你現階段是在做你想做的事,在此基礎上,不問結果,不管有用,順其自然。而想要知道你想做的還是得去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作為一個人,終將要歸于黃土,落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凈。正道是,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我們應該想好自己想做的事,才不至于,白費了這可貴的光陰,幸好,寫作的時候,我很喜歡。
最后,送大家一段話,出自沈復的《浮生六記》。“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