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換工作的問題,因為想換成產品運營類的工作,所以也就嘗試著去看一些這方面的資料,然后有了以下的感受:
1. 看的時候一直在想,究竟怎樣才是學習運營的最好的方式呢?我看了這些文章就算是學會了怎么去運營么?我想也許并沒有,看這些可能只是拓展了我的眼界,告訴我原來還可以這樣,但是個人還是比較排斥對任何事情的生搬硬套:今天看到這個案例是這樣做的,,明天我就按照這個方式去做,總覺得多了一些無聊和沒意義。我想真正的運營應該是不斷的用自己的腦力去創造一些新的東西,說到這些,也就說明我首先需要的是一個平臺,一個機會,當然沒有人有義務平白無故的給你提供這些東西,如果你想要,你就去努力好了,成功或者失敗,總算經歷過吧!
2. 由工作也想到到自己的生活,或者說是自己整個人的狀態,現在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自己需要被“打破”。有一種感覺,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玻璃瓶里,雖然這幾年玻璃瓶一直在不斷的擴大,但最近一段時間卻越來越感覺到他對自己的限制。比如我自己想了很久的事情都沒有付諸實踐,比如總是在覺得做一件自認為比較難的事情的最后關頭找到一些理由去逃避,比如自己想做改變的時候總是會想拉上別的人一起,比如總是在期待有一個救世主可以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比如總是會不自覺的去在意、去揣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比如看到別人尤其是自己身邊或者和自己年齡或者能力層級差不多的人的一些出色的表現或是順利的境遇時總會在羨慕之余生出一絲嫉妒,或是對于他們遭遇的不幸在關懷同情之余多出一絲內心的平衡(因為總覺得自己運氣差或者干脆是覺得自己一直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凡此種種。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需要打破這個瓶頸才能重生~
3. 關于人工智能算法推薦: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采用這種方式來給用戶推薦不同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個性化。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所謂的只能推薦無非就是結果用戶的使用習慣預測他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理論上納入的因素越多或者說會員互動的越平凡,這種推薦就會被訓練的越精準,那為什么還會出現不能產品推薦準確度的差異,是因為這里面存在技術的瓶頸嗎?這種個性化的推薦怎么去適應人的不斷發展變化?在某些情況下人也會改變自己的喜好或者關注一些原來喜好之外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又是怎么處理的?
4. 感覺產品運營和PD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回想自己在CCO工作的兩年多時間,還是對自己自認為不重要的層級或者說績效過分看重了(口頭上說的不看重可能就只是給自己沒有全力以赴或者說沒有發展的很好而找的借口,一次來安慰自己,自己并沒有很差,這也是管用的給自己制造所謂的安全感的拙劣技法了),不然不會再沒錯一件事的時候都這么束手束腳,一直在想,這個是我的地盤,這個是我的想法,我說出去了別人做了怎么辦?怎么才能讓老板覺得我很有想法或者說很有潛力。說到底,不過就是還沒實現財務自由,還指著這份工作來掙錢,來給父母撐門面,雖然對于第一點一直不敢承認。可是仔細想想,自己工作幾年也有了一點點積蓄,至少相比身邊的一部分人至少不能算是差的,雖然我還想著沒房子,還想著提升生活品質,但是這個都不能成為我局限自己的理由吧!如果視野一直這么狹窄的話,這種成長和進步是不可能持續的,然而這并不是我想要的。雖然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會越到各種各樣的人,你的開放有可能會成為別人利用你的手段,但想問題總不能這么喪,更不能因噎廢食。之前給別人分享的時候總是會怕,東西分享出去了,自己的“存貨”會越來越少。但理性的去想,真實的現實是你分享的越多,獲得的越多,大腦只有不斷保持在這種運行的狀態,才會持續的保持活力。在現在這樣的時代,有那種靠著經驗“吃老本”的觀念是萬萬行不通的了,只有不斷的持續的輸入一些新的東西,才能保證同樣充滿活力的持續輸出。反省當下的自己,其實對于新信息的獲取還是很欠缺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之前的工作太過繁雜,而且又是很沒有意義的工作,知道最近幾天發現了內網大量有價值的資源時,才猛然覺得自己利用資源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尤其是看到很多很久之前就發布的東西,自己現在才看到,真的是不知道自己之前都去干嘛了?僅僅就是看上去很忙而已吧。而且自己還是很缺乏勇氣的,不敢評論說出自己的想法,更不敢寫出自己的東西,甚至連點贊都不敢,一方面怕自己水平低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甚至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在看這些東西。因為會擔心別人和我一樣來學習,會擔心別人變厲害了比自己更強或者超過自己,這是一種多么狹隘的想法呢?說到底還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和自私吧,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回想過去,好像一直都是這種狀態。很多時候,自己沒有勇氣去參加一些活動,也希望別人不要去,別人去參加了也不希望別人能有什么好的結果,甚至會希望整個活動都辦不好,希望別人都對這個有負面的評價。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心態呢?另外就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天賦,不能接受別人有特殊的天賦,到底是怎樣的經歷造就了我這樣的性格,也許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什么時候能把這些可怕的想法一個個的擊碎,也許那才是我的人生真正得到自由的時候。對每一件你覺得值得的事都認真對待,都多想一下,多沉淀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吧。好懷念自己曾經那種不知疲倦的“小馬達”狀態,當然是要發自內心和尊重身體的,之前那種不顧一切的死撐,這被自己也不想再經歷了。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人會無條件的喜歡我,我也要好好的愛自己,因為只有我最清楚自己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做出了怎么的努力,并且還會一直持續的努力和改變!
5. 釘釘做的僅僅是B類用戶么?C類呢?使用的單個人的體驗呢?還是說大部分的C類體驗或者功能要借助B類的方式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