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怎么致富——稀缺
資料來源:《臥底經濟學》——Tim Haford
這本書干貨很多,適合細度。別看完第二章就跑了!
1.什么叫賺錢
首先高收入不等于賺錢。
你比別人努力,通過加班掙了更多的錢。可惜那不叫賺錢。
如果你的努力程度是一般人的兩倍,你的收入也是別的人兩倍,那么你的“利潤為零”!
經濟學角度,花費的時間是成本,付出更多的成本收回更多回報,沒有利潤可言。
這種狀態叫“邊際”。你提供的是市場上的“邊際服務”,你的勞動力是“邊際商品”。
邊際=可干可不干。你愿意付出兩倍努力得到兩倍收獲,那是你的選擇。其他人認為生活更重要,干一半的活,拿一半的錢,相對的他什么都沒有失去。這些都是個人價值觀所選的,誰也不羨慕誰。
那么什么是賺錢呢?——你的收入大于你的付出。
2. 理解有錢人模型
大衛。李嘉圖在1817年提出了一個理論模型:
有一個小鎮,有一篇優質土地。最初這些土地都是閑置,無人耕種。地主們都不愿自己干活,都希望把自己的土地租出去。
有一天,一個農民來了。所有的地主都想把土地租給他,于是土地供大于求,租金很低。
接下來,越來越多的農民來了。所有優質土地都租完了。再來的農民只有選擇不付租金,去開墾貧瘠的土地。或者付出更高的價格去租地。現在,這個模型中,貧瘠的土地就是“邊際土地”。
付出同樣的勞動,貧瘠的土地產生一個單位的糧食,優質土地上可以產生五個單位的糧食。相對地,優質土地就是同一個時間點的“稀缺資源”。
那么農民花多少錢租合適呢?基本:優質土地(最高)租金 =(優質土地的產量 - 貧瘠土地的產量)x 糧食價格
換句話說,對一個理性的農民來說,只要能比貧瘠的土地稍稍多一點收入,那么就比種邊際土地強。
一開始稀缺的是農民,后來稀缺的是土地。一開始農民隨便給地主點錢,后來是地主隨便給農民留下點錢。
找我稀缺資源,就獲得了幾乎全部的差價!這叫賺錢。
3. 什么樣的公司能盈利
對銀行A和銀行B來說,提供高質量服務,以同樣的成本吸引到更多客戶,都是稀缺資源。
就和上個例子一樣,利潤 =(好的服務-邊際服務)
注意,“稀缺”必須是跟你競爭對手比。炸油條的只能和炸油條的比,不能跟寫代碼的比。比其他炸油條的都厲害,才有稀缺性,才有利潤。
聲望巨大的品牌,人無我有的技術,黃金的地段,你們公司制定了行業標準,厲害的人脈關系,這些都是稀缺資源。在合適的時候擁有他們,你就擁有利潤。
書里還介紹很多細節伎倆:“區別定價”——把咖啡分為中杯,大杯,特大杯(我仿佛又聽到了老羅在打自己的臉);把軟件分文企業版,學生版,家庭版。生產成本都一樣,純粹是為了讓錢多錢少的人都買得起!
最厲害的賺錢方法,是想辦法阻止競爭者入場,人為制造稀缺!也就是壟斷。
比如,要是一個城市被限定不能擴張,但是人口會繼續增加,那么城里的現有土地稀缺程度就會暴增。
4. 市場的力量——政府和市場
一個有責任感的政府,是不希望出現“賺錢”的。
有人賺錢,就說明現在有個稀缺的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我們人人都想擁有。于是就得靠“市場”減少稀缺性。
“市場”就是指這么個環境:只要有稀缺好東西,就會有人研發類似技術,然后用更低的價格提供同樣的產品。
在政府看來,這對人民是好的。
原書中有個概念叫“完美市場”——所有的力量都自由競爭,最后的結果就是市場效率最大化。這時,每個商品的價格等于他的邊際成本。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稀缺。所有人都是不賺錢的,所有工作都是可干可不干的。炒股和存銀行沒區別。每個人的回報等于他的付出。沒有暴富,同時每個人都很富裕。看起來有點烏托邦了。
然而,沒有完美的市場。稀缺,信息缺失,外部效應都會導致市場失靈。有責任感的政府會致力于消除這些東西,讓市場趨向“完美市場”。可是真實世界中,政府總會人為制造更多這種東西。
總而言之,個人總是希望擁有稀缺的力量,而市場總是希望減少稀缺。當每個人都在創造稀缺的時候,稀缺就減少了。仿佛又是“看不見的手”。
我們需要掌握的,是發掘和鑒別稀缺的眼光,納為己用。
比如Facebook的稀缺舞就是它的忠實用戶。
對比特幣來說,就是他第一個虛擬貨幣的聲望。
反過來,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什么打車外賣視頻網站,技術和理念都是沒有壁壘,想抄就吵,有錢就能開一家。這些公司唯一指望的就是在競爭中擊垮自己的所有同行,一家獨大,擁有大批忠實用戶。但實際上,從來就沒有忠誠的用戶。只是沒有出現足夠優秀的下一代而已。
最后總結:
賺錢的關鍵不在你如何如何,而在于你比別人強在哪。
如果你的成功可以復制,那就不叫成功。
掌握不可復制的稀缺力量,才是賺錢之道。
富人從來不是批量生產的,你總得有自己獨特的東西。
就像風投公司最愛問的:“相比競爭對手,你有什么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題外話:
真正的經濟學家對賺錢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效率”和“公平”。(速度,規律和平衡)
前哨王煜全 今天談了心臟支架
由于個體因人而異,每個患者心血管形狀不同,心臟支架最好是量心訂制。
大概過程
1. 通過高精度成像,在電腦里制作模型,
2. 通過計算流體力學,模擬血液及血管壁在植入支架后的物理變化。根據模擬結果,調整之家結構和設計,不斷重復,直到達到最優。這種活一看就適合AI去干。
3. 3D打印
吳軍 像貴族一樣生活,讓自己幸福
三個具體維度
1. 愛情和婚姻,有美好愛情的人是幸福的。
2. 對未來的期望,一個人如果能確定明年比今年好,后年比明年好,他就有幸福感。(看來上文“完美市場”也是對幸福感有矛盾的)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對明天不確定,他們就比較難有幸福感。
3. 生活態度,如果你像個貴族,內心有責任和榮譽,平時過著從容優雅的生活。如此,就最終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就能得到幸福。反之,就會容易想一個無頭蒼蠅,無法感到幸福。
技術進步的結果,應該是讓人過上優雅而從容的生活,而不是讓大家變得沒有時間生活。
每天出門想到“責任”,“榮譽”,“從容”,“優雅”,你就是貴族。
吳曉波 互聯網改變的和沒有改變的
以自己為例:
變
1 和讀者的互動,極快,方便
2 新的獲利,商業模式,互聯網知識產品。
不變
1文章還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的,質量還是一樣硬
分析了皇太極和雕爺牛腩
他們雖然用特斯拉去送貨,雖然強調了粉絲經營。大談自己的商業模式。但最終還是陷入困境。
用戶們在吃完第一次后,他們會不會第二次去吃?第三次去吃?
這些和互聯網思維沒有關系,(所以互聯網思維主要影響的時產生第一次!)只和煎餅果子好不好吃,牛腩面好不好吃相關。
所以,產品依然是一個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基本。
獲客成本確實可以通過互聯網模式降低,甚至可以提高一定的復購率。
但是工匠精神仍不能缺少。
將兩者(互聯網思維和工匠精神)貫徹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