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4月30號。
考完雅思的我,匆忙和室友吃完飯,坐城際、趕地鐵,最終還是晚了幾分鐘,有些事注定會發生的,就一定不會錯過。
我的票是下午3:35的,開車前我們無論如何也趕不到那里,只好不斷刷新購票網站祈求能有一張空票讓我改簽,有時看到有一張票,無奈就是無法改簽,不知是被另一個急切的人搶走了還是那只是系統顯示的錯誤,無奈最后只好來排隊人工改簽。
我早已習慣了到哪里都是人,剛開始尚可淡定的等待在隊伍中,可是在外面30多度的天氣下,那封閉的大廳更像是一個蒸籠,每個人都好像不知自己處在蒸籠之中,只是奇怪自己為何這么煩躁、眉頭總是不自覺地皺起。
櫥窗里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聲嘶力竭,無數次的地給缺乏買票經驗的人解釋沒票了,賣不了了,但是人家就是不信邪,仿佛車站有票藏著不賣。
工作人員說的急了,面紅耳赤地喊道是真的沒票了,有票我哪能不賣給你,怎么說了那么多遍就是不聽呢!還在悶熱的蒸籠里排隊的我心想:要是我,解釋那么多遍不通肯定也急眼,只希望到我的時候別對我那么兇就好。
終于到我了,玻璃那頭的女售票員一邊飛快的敲打著鍵盤查詢,一邊隨意地用手拂一下從發際線流到下巴快滴下的汗珠,眼睛里盡是血絲,神情略顯疲憊,但動作仍是干脆利落保證效率。
我盡量快速簡短的說明我要改簽到最近時間的車次,售票員竟然告訴我說有一張特等票要買嗎,還是5:40的!機不可失,我立即改簽那張票,之前擔心售票員會對我很兇、很不耐煩的情況也一點沒發生,反而很溫和。買完票,我真誠的說了聲謝謝!
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前一分鐘還聽隔壁窗口的售票員告訴乘客說只有下午7:10的無座和7:40的有座,當時我心想:哎,不管哪個坐到天津都沒有公交到學校了,只能拼黑車,貴不說關鍵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在假期第一天回學校。如此一來,我可以早到天津,還能趕上回學校的公交車!
短暫的喜悅過后,我重新被蒸籠的悶熱包裹。
空氣中混合著香水的味道、汗水的味道、煙的味道、食物的味道,充斥著售票員的聲音、乘客的聲音、小孩兒哭鬧的聲音、行李箱轱轆的聲音、廣播通知的聲音。
封閉的候車廳里充滿了水蒸汽,它們吸附在我的頭發上,和我自己的汗水一起從發際線兵分兩路向下流淌,有的從眉頭、鼻尖流過臉頰,最終都在下巴匯聚,順著脖頸疾速流下,在鎖骨處打了個旋兒,迫不及待地沖進衣領的懷抱,我覺得身體愈來愈沉重,很想找個位置迅速坐下休息。
我便開始尋找座位,好不容易發現一個空位,剛走到跟前,發現原來是座位上的小朋友在旁邊玩耍,小朋友的奶奶看我來了對他說:你不坐我就給別人坐了啊。我一看原來是一個大約50多歲的大媽領著倆雙胞胎男孩兒,我說:不好意思,實在是沒有位置了,兩個小朋友能坐一個座位嗎?
她卻說他倆不行的,要不你來坐我這位置?她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提出了一個我不可能接受的建議,我的心理必定是我哪能坐你的位置讓你這么大年紀了站著。我只好作罷,心里用:算了,我是年輕人,我站著好了來安慰自己。
之后我到肯德基買了杯飲料只為尋求一個座位。我坐在了一個女生對面,她在和別人打電話,聊著聊著便哭了起來,她向電話那頭的人哭訴,也被她對面的我聽了來。我大概了解到她沒考上大學,壓力很大,自己的妹妹今年就要高考了,肯定比自己有出息,爸媽都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她覺得自己就是個錯誤,我手中準備好了一張紙巾,準備在她電話掛了后,以給她遞張紙巾為開始,聽聽她的故事,開導開導她。
遺憾的是直到她背著包離開,都沒有掛斷電話,我換到她坐的沙發凳上,更舒服些。發現腳下有張紙寫滿了字,我猜是她的,因為我之前也有過心情不好把不滿寫在紙上的經歷。
拿起來一看,果然,她在餐廳的宣傳紙上寫滿了各種宣泄的話,比如能用兩腳解決的事情別用一巴掌解決,比如沒有WI-FI差評、人太多差評,那么多字,卻找不出讓她傷心的線索,我看著那滿紙的黑字感覺那張紙沉甸甸的,負能量滿滿,讓我忍不住想要迅速逃離,還好過了不久,就到了候車的時間,我有種解脫的感覺。
我的腳步輕盈了許多,速度也放快了。在通過一條寬走廊的時候,那里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或坐或躺在地上,我匆匆瞥了一眼,看到:一個姑娘無比落魄地靠在墻角抽煙,地上已經有了很多煙頭;還看到睡在地上的一對中年夫婦,還有那光著的腳,和脫在一旁隨意放置的已經有些破損的鞋,仿佛老遠就能聞到令人不悅的氣味,他們身旁有個大編織袋,但是很空很癟,不知道里面之前放了些什么。
那個女孩兒剛剛失戀,男友一句不愛了就可以收拾行李離開,只留下一屋子落寞。七年感情的長流細水,終究抵不過別人一個月的熱情似火,她準備坐車去見他最后一面,只是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樣的新歡能讓他拋棄了七年的陪伴而奔向新的懷抱,之后她要到一個新城市打拼,在那里沒有人認識她,她可以慢慢舔舐自己的傷口,忘記這里傷害她的一切,那痊愈的傷疤提醒她別再重蹈覆轍。
那對中年夫婦剛剛從兒子的大學趕來車站準備坐車回村里。兒子去年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錯的大學,成為家里乃至全村的驕傲,上了大學依然刻苦學習,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當家教、做各種兼職,常常是飯忙的來不及吃,營養不良還餓出了胃病,進了醫院。夫婦倆得知消息后,急忙趕來北京看望兒子,還帶了很多家鄉的吃的還有藥材,每天給兒子做些清淡養胃的營養餐,在湯里放些滋補的藥材給兒子補身體。就這么陪伴了兒子兩周,兒子的病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夫婦倆才放下心來車站坐車準備回村里,離開車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再加上路途的奔波勞累使得他們顧不得形象躺在走廊上休息一會兒。
還有那個售票員。她上小學的孩子得了水痘,她一晚上幾乎沒怎么睡,給孩子喂水、給水痘上擦紫藥水,還要看著不讓孩子因為感到癢而抓破身上的水痘留下印子。今天一早換孩子的奶奶照顧,她隨便抓了幾片面包在地鐵上迅速解決完自己的簡易早餐,就趕來上五一假期的第一天班。
可惜,匆匆趕路的我,并不知道這些背后的事,作為一個行人的我,只能在遇到他們的時候,不輕易憑第一印象下斷論,盡量理解包容,畢竟這世界上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