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書話式的書信集,一本關于傳奇的書。成書的元素很簡單;一條街,一家書店,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二十年的書信緣......樸素的可以很美麗,簡潔的也可以很難忘。
那條查令十字街,南段抵達泰晤士河,蜿蜒了一公里。那個書店位于84號,就真是活脫脫地從狄更斯的書里頭蹦出來的,專門經營古舊書籍。而那個女人呢,其實就是《查令十字街84號》的作者海蓮漢芙,一個住在紐約的窮作家,崇尚古樸,有著美麗的心思與文筆。那個男人便是倫敦舊書商夫蘭克德爾。
我常常想,一本書有著詩一樣的名字會是什么樣的緣故呢?
緣起,很質樸,一心好古的海蓮受不了紐約昂貴庸俗的時尚書籍,便費盡心思地尋找那種絕版的便宜書,幾經周折,當她得知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斯與克里克書店專營絕版書籍時,便寫了一封信,求購一些絕版的便宜書。此后,書信便成了漢芙獄德爾平靜生活里溫暖的旁白。他們談英國文學,古本圖書,大到倫敦街巷,小至平淡生活里的煙火細節。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突然有種不想再讀下去的念頭。沒有世俗里驚艷的美麗,沒有曖昧與糾纏不清,沒有欺騙與陰謀,偽善與丑惡.......一切都是些樸素的元素,簡潔完美可以就這樣宿命于一塊潔凈的畫布。我的不想其實是不忍,我怕作者精于寫作,又高于寫作。這樣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想,一切可以只跟書有關,可以跟書無關,就象我們在最貧窮時擁有的戀愛。喜歡唯美的你們,在棲息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里,可以這樣潔凈一些。
于是就這樣停了一些時間,在這樣熱鬧非凡、春暖花開的時節里,安安靜靜去讀一本書相對困難一點的。我這樣走走停停地,依然會在春天的午后看到一樹的花開,像是生命里似曾相識的女子,開在再也不會被我們翻開的書里。這樣日夜有書,與書為伴的時光終還是一去不復返了。
終于還是懷著萬份復雜的心情讀完了后面的故事,漢芙與德爾通了20十年的信,最終仍未謀面。我心中的憂慮放下了嗎?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到底可以有什么樣的理由值得我們慶幸。縱使愛,是不是一定要在忍耐里露出芬芳呢?可我,到底還是錯了,漢芙曾說:“你們若正巧路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這難道又不是愛嗎?要不,為什么一本書會取一個詩一樣的名字,并且被易碎的心靈記住。
書緣或許就是一種耐解,所以緣起,就永不緣落。簡單樸素的沒有轟轟烈烈的,依然可以變成永久的懷念。我想,那間書店早就沒了,書店里的風景也再看不見了,但舞臺和熒幕卻還在上演著關于它的經典傳奇,如果在互聯網上漫游,你會驚奇地發現有許多名為“重訪查令十字街84號”的紀念網站,上面寫著有多少愛可以成為永遠,就有多少傳奇可以成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