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壓力會對大腦造成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年輕的大腦。控制感是應對壓力的解藥。自我控制感對任何事情都有好處,不論是學習工作。控制感與我們對孩子的積極期待是相輔相成的。
例,有小孩子因轉學而哭泣,當其他同學告訴老師時,老師沒有趁虛而入地對他施加影響,從而讓他感覺自己處理不好份內的事,老師說:沒事的,他會喜歡上這里的,別擔心。
結果他不哭了,老師的做法就是讓孩子自己把困難解決掉。適當的正向壓力會給孩子們表現得更出色,更敢于承擔風險,做得更好。
可承受壓力,如果是短暫的,是可以增強韌性的,關鍵是必須要有成年人在旁邊提供支持,孩子還要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壓力與恢復元氣。
毒性壓力指在缺乏支持的情況下,應急系統被頻繁或長期的激活,毒性壓力要么非常嚴重,比如目睹了嚴重的侵害事件,要么是慢性的,不要讓孩子接觸到難以承受的事情,是成年人所能提供的重要支持。
科學家實驗表明,幼鼠每天從他們母親身邊拿走15分鐘,會使老鼠產生壓力,再把它們放在母鼠身邊,重復這種實驗操作,對比那些從來沒有離開母鼠,一直在籠子里的幼鼠,前者長大后有更強的韌性。而后者從小輕松自在,沒有歷練過,成熟后就很難應對壓力。可能是經歷類似的壓力情景,讓大腦調節到了可以應對壓力的狀態,就奠定了韌性的基礎。但是,如果離開母鼠延長到三個小時,那幼鼠會有極大的壓力,以至于送還母鼠后都不會和自己母親有所互動,在余生中,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困擾。
我們怎么應用好正向壓力和可承受壓力,而避開毒性壓力呢?一、孩子需要一個能夠支持的成年人。二、孩子需要時間從壓力中恢復。三、孩子需要掌控感。
腦科學顯示,孩子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源自化學而非性格。
大腦系統有:執行控制系統,壓力反應系統,動機系統和靜息狀態系統。
領航員( 執行控制系統):主要受前額皮質影響,這部分腦組織與控制沖動,判斷決策,組織規劃等一系列認知功能相關。身心處于放松的正常狀態時,前額皮質能夠掌控局面,是衡量生活中受到的壓力是一個關鍵變量,還被稱為“住在大腦里的金發姑娘”。它需要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都屬于神經遞質)“恰到好處”的組合,才能高效運轉。但壓力一來,前額皮質就容易掉線,難發揮功能。輕微的壓力、興奮或大事件之前的小緊張能提高這些神經遞質的水平。當睡眠不足或壓力太大時,前額皮質會充滿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會導致系統“掉線”,難以發揮功用,人容易沖動行事,做出愚蠢的決定。
斗獅戰士(壓力反應系統):當你面對威脅時,壓力系統會接管你的心智。這個系統存在的意義就是保護你免受即將發生的傷害,它有杏仁核,下丘腦,海馬體,腦垂體和腎上腺組成。
杏仁核是原始的情緒處理中心,對恐懼、憤怒、焦慮尤其敏感,也是大腦中威脅檢測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杏仁核不能自主思考,它直接感知事物并作出響應,在高壓力下,杏仁核成為心智的負責人,一旦杏仁核當家作主,我們的行為就傾向于防御性、更被動、更呆板,有時會有侵略性。杏仁核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更傾向于回歸習性和本能。我們的動物性會讓我們準備去戰斗、逃跑,甚至嚇呆了。杏仁核覺察到威脅就會向下丘腦和腦垂體發出信號。緊接著腎上腺被喚醒,開始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激素,我們在壓力下無法保持清晰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