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書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穩定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又說,上班的時候好好干,努力的工作,這樣才能有回報。我們從小被灌輸給別人工作的思想,卻從來沒人告訴我們如何創業,如何讓自己可以被動收入。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你,自然而然就接受了這種觀念。但是,給別人工作,是很難富起來的。
普通人不喜歡冒險,追求安全和低風險。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每天兩點一線,上8個小時的班,就覺得生活很滿足。在《百萬富翁的思維密碼》一書中指出:富人選擇以結果賺錢;窮人選擇用時間賺錢。
富人是以結果付酬,如果你給我的實際成果大于了我的期望,我就會支付給你更多。在他們眼中,結果比經過更重要。
馬云在湖畔大學講課時表示:你知道什么是工資嗎?工資就是我買下你的時間,買下了你的才華。什么是獎金?就是我買下的東西比我想的要好,我得獎勵你。
企業花金錢買下我們的時間和才華以結果,我們出賣自己的時間和才華換取金錢,這看似很合理的交易。但是,我們普通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即使你24小時不睡覺也賺不了富人那么多錢。我們拼命的加班工作,做成績就是為了提高工資,讓我們生活的更自由。但并不是我們工作時間長,工作更努力就會換取更高的回報。企業看重的是結果,當你超過了他的期望,就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房貸,車貸,教育,養老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就算我們的工資提高了,相對應的經濟消費也提高了,就更難省下錢了,有些人工作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是沒存到錢。那普通人為什么存不到錢呢?其實,普通人和富人并沒有什么差別,富人并不比普通人聰明,只是對待金錢的方式不一樣,他們看重金錢給他帶來的回報和結果。
不管你是給別人工作,還是給自己工作,通過《百萬富翁的思維密碼》中科學的存錢方法,雖不能讓你變得很富有,但一定可以實現經濟上得自由。
我們看一個人的財富多少,主要看他的凈資產。影響凈資產的四個因素有:收入、儲蓄、投資、簡樸。
普通人認為工資就是全部的收入,其實收入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住動收入就是平時勞動所得的工資和日常生活中的收入。要獲得工作收入,你就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賺錢。
被動收入主要有兩種來源:第一種是“讓錢為你工作”。這包括通過金融手段投資,比如股票、債券、短期國債、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還包括能增值并能轉換為現金的抵押或其他資產。
第二種被動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讓“生意為你賺錢”。這指的是從你的生意中不斷地產生資金,而你又不必親自參與打理你的生意卻能產生效益,就是生意上所得到的利潤。
只要你從工作收入中存留一部分錢,就可以通過投資賺錢。通常情況下,你越懂投資,錢就賺得越快,產生的凈資產就越多。普通人認為,投資是有錢人做的事,所以他們從來不學習投資理財,也就永遠沒有被動收入,只能一直不斷地工作。
簡樸:你要養成一種只要花少量的錢就可以生活的方式,該花的才花,不該花的盡量不要花。通過減少你的生活成本,增加你的儲蓄,用來投資的資金也就增加了。那對于普通人要怎樣存錢呢?
第一:開一個專門賬戶作為你指定的經濟自由帳戶,將你每次所得工資的10%存入這一賬戶。這筆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購買可以產生被動收入的業務。永遠都不能花!它不能用于消費——只能用于投資。當你退休的時候,你就可以去消費那筆資金所產生的收入了,但永遠不要動用你的本金。以這種方式,你的收益就會不斷地增長,你永遠都不會破產。
第二:除了開一個經濟自由賬戶外,還可以在家里準備一個自由財富儲蓄罐,每天往里面存錢。你可以每天存10元,5元,1元,存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養成習慣。其中的秘訣就是把每天的“注意力”集中在獲得經濟自由的目標上,積少成多,小溪匯大海。
第三:建立一個相對的賬戶,專門作為消費和娛樂用。理財的最大秘密在于平衡,一方面,你想盡可能地存錢,這樣你才能投資,賺取更多的錢;另一方面,你需要將10%的收入存到僅供“娛樂”用的賬號里,每個月你都要把那個賬戶里的錢揮霍干凈,讓你感覺自己很富有。
第四:建議你再建四個賬戶,這些賬戶包括:10%作為長期花銷儲蓄帳戶;10%作為教育賬戶;50%作為必備品專用賬戶。
普通人認為這些只針對收入,要成為富人就要賺很多錢,理財是有錢人的事,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通過這樣科學的存錢,你也可以用相對少的收入實現財務自由,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你按這個計劃理財,你就能讓自己在經濟上獲得獨立。如果不善理財,即使你在富有,你也無法獲得經濟上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