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是當下最熱門的商業模式,那這門兒生意怎么賺錢呢?最近,虎嗅網有一篇文章,專門回答了這個問題,并提出了直播最有可能出現的三種產品形態。
直播能盈利的前提是“淡化品牌”,就是說人們不再強調品牌的重要性。對一個國家的經濟來說,人均GDP2.5萬美元是一個分水嶺。在2.5萬美元以下,人們是大眾品牌最忠實的追隨者,通過品牌來標榜自己的身份。一旦過了2.5萬美元這個臨界點,人們就會拋棄這些大眾品牌,喜歡消費一些小眾的東西。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日本人均GDP達到2.5萬美元,北美都出現了“反品牌”的運動,他們經濟上比較富裕,消費心理也比較成熟,不用通過商業品牌來標志自己的社會階層。比如說,80年代早期,日本的東京陸陸續續的有一些人跨過2.5萬美元的門檻。83年的時候,第一家無印良品在日本開張,所謂的無印,就是沒有品牌,沒有標志。無印良品在日本的中產階級圈子迅速擴張,把沒有品牌做成了最大的品牌。而在中國,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人均GDP也超過了2.5萬美元,所以也出現了“反品牌的中產階級”。未來直播的產品形態很有可能就是走沒有品牌,小眾的商業模式。
那直播會出現什么樣的產品形態呢?作者認為直播電商是未來的一個方向,直播電商可以從三個方向去做。
首先是,手藝人電商。手藝人最大的優勢是定制,之前用戶是看不見制作流程的,現在有了直播,可以直播制作的現場,讓用戶直接參與到產品的生產和設計當中,定價也不是之前的成本加成模式了,可以把時間這個維度加進來,做的越精細,時間越長,價格就越高。其實很多行業都可以引入這種商業模式,比如說,服裝定制、家具定制、數碼產品diy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的電商做不到的,手藝人電商不需要引流量、導流量這些傳統的做法,只要能滿足小眾的消費者就可以做的很好。
第二種是代購電商,之前的海外代購,消費者也看不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把直播引入海外代購行業,交互性就會非常強。消費者相當于在海外逛街,可以自己挑選。再比如,直播還可以用在房地產的銷售和租賃上,未來的房地產銷售,房產經紀人拿手機開著直播,代替業主去看房源的實際情況,收費方式也會從之前賺取中介費,變成收取業主的服務費。還有就是,未來的大眾點評,也不會單單限制與文字圖片的評論,會有一大批吃貨網紅邊吃邊直播,每個用戶都可以選擇觀看和自己口味相同的吃貨直播,這可比單純的文字評論靠譜的多。
第三種直播電商是場景分離的電商。有一些付費和使用不在一個空間的生意,也可以用直播的方式來做,比如說旅游。在去之前,就可以通過導游直播看到現場的情景,也可以付費要求在目的地的其它旅客開直播介紹景點的情況。再比如,可以隨時打開幼兒園的直播攝像頭,了解小孩兒在幼兒園的情況,或者是寵物寄養處也可以開直播,好讓寵物的主人放心。
最后總結一下,由于現在中產階級崛起,大眾品牌不再受到人們的青睞,而直播正是實現定制化產品的一個有力工具,做直播電商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手藝人電商,第二個是代購電商,第三是場景分離電商。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 ?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