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實修》之【為什么阿彌陀佛還不接我走?】
行者:朱格麟(普我)
2016年5月21日
居士:為什么阿彌陀佛還不接我走?是不是我還不夠用功?
普我:有求皆苦,無求解脫。
何以故?
有求,因“有我”故。“有我”即生執。因有“我執”,故求而不得,即生煩惱心,所以難脫輪回苦海。
無求,因“無我”故。無我者明,明者覺也。覺悟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無常,故不再執著貪愛。
覺者證悟一切有為、無為法中,畢竟空無我,故破我執。
覺者證悟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來不去,究竟涅槃。故出三界,不受輪回。
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久遠劫以來,為方便接引十方眾生,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發了《四十八大愿》只要我們至心信樂,發起為利眾生而成佛的無上大悲菩提心,就與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的愿力相應,乃至十念即可往生極樂。
什么叫至心信樂?
至心者,一心也,佛說:“至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心成佛道。二心成凡夫。
信者,正信也;何為正,無我為正。有我為邪。何為信,是百分百堅信接受,斷諸疑慮。一信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不可思議,二信自己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三信自己的慈悲心清凈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
樂者,樂意信受也;就是心生歡喜,聽話照做,老實念佛,功到自成。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要道心堅固,斷疑生信,不要急功近利之心念佛。要以長遠利他,無我之心而念佛。如愚人品味一般不厭其煩,歡喜信受,堅定信心,毫不動搖,持名念佛,直到往生極樂。
“念”,不僅是念誦,而是行持,完全照著佛陀的教導去踐行,持守的意思。
“南無”,是皈依;是百分百完全相信,舍命全交的意思。
“阿彌陀”,是清凈平等慈悲,福慧之光無窮無盡,壽命無量無邊,不生不滅的意思。
“佛”,是“覺者”,就是究竟覺悟的人。也就是覺行圓滿,福慧兩足的圣人。
念:南無阿彌陀佛。
有以下雙重意思:
一、是虔誠禮敬十方佛,一心皈命阿彌陀佛,稱念阿彌陀佛圣號求佛接引往生極樂。
二、就是告誡自己:
念佛號時要完全相信并皈依自己內在的覺性,為了尋求內在的覺悟,甘愿舍棄今生的一切,包括名利地位甚至生命,為法忘軀,達到“忘我”(念佛三昧)的境界。
證悟到自己的法身后,會發現我們的自性(法身)本自清凈,福慧本自圓滿俱足,無窮無盡,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與諸佛無二無別。安于般若(空性)智慧達到究竟涅槃(解脫)的境界。
今生了悟,于一念傾,生極樂國。上品上生,七天之后,花開見佛,悟無生。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自然顯現在我們眼前。
佛子念佛心生疑,今為佛子破諸迷。
彌陀弘愿實不虛,諸佛從來不妄語。
念佛當生無求心,有求有我苦相逼。
無求無我明眼人,諸行無常不愛取。
有為無為皆無我,如此覺觀我執破。
無我無生究竟樂,三界輪回如泡沫。
彌陀大慈大悲力,為利十方諸有情。
化現西方極樂界,四十八愿度迷情。
佛子至心正信樂,發起無上菩提心。
此乃諸佛之密意,恰與彌陀愿相應。
四十八愿愿不虛,彌陀慈悲憫有情。
臨終乃至稱十念,阿彌陀佛必接引。
何為至心與信樂,今為佛子解疑慮。
一心成佛即至心,二心即落凡夫地。
信樂之信謂正信,無我為正有我邪。
信乃百分百信受,斷除一切諸疑慮。
一信彌陀悲愿力,二信必生極樂國。
三信自心是彌陀,老實念佛歡喜受。
稱念佛號心堅固,不急不躁信無疑。
發起長遠利他心,無我念佛必相應。
念佛須有傻愣勁,恰如愚人細品味。
一遍一遍又一遍,千萬億遍不生厭。
歡喜信樂不動搖,一心持名念佛號。
聲聲彌陀連成片,極樂世界即不遠。
心口念佛加行持,眾善奉行莫作惡。
念念佛號清凈意,彌陀悲愿恒相續。
南無即是皈依意,舍命全交是真信。
阿彌陀含有深義,清凈平等慈悲心。
智慧之光無窮盡,福德壽命無量比。
何為壽命無量光,不生不滅之自性。
虔誠禮敬十方佛,一心皈命阿彌陀。
稱念彌陀生極樂,此為念佛之初意。
次意告誡佛子心,念佛必須要正信。
皈依內在之覺性,證悟真如之妙心。
今生欲了生死海,寧舍一切諸名利。
為法忘軀入三昧,會解如來真實意。
臨終至心十念佛,觀音甘露灑頭頂。
勢至金臺安足下,九品蓮臺上上品。
了悟無生之法忍,不生不滅無垢凈。
與佛無二無增減,福慧具足利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