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友沙龍第107期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謝謝!
<<<<
七夕情人節,我為一部叫《快把我哥帶走》的影片心甘情愿地贈送了我的眼淚,而且是像突然斷線的珍珠項鏈,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根本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情緒,在失控中失聲痛哭。
由鄭芬芬執導的《快把我哥帶走》是講述一對日常互懟互掐的高中兄妹時分、時秒相愛相殺的故事。影片腦洞大開,在妹妹時秒厭煩了這個天天耍賤整蠱她、搶她烤腸、霸占她零花錢、甚至沒有家庭感的“大魔王”哥哥時,在她生日那天許下了讓哥哥永遠消失的愿望,結果哥哥真的成了別人的哥哥。當哥哥時分真的成為了別人的哥哥時,時秒卻漸漸發現了時分埋藏在心底的事。雖然平日里吵吵鬧鬧,總是惹她生氣,但內心是真心地在愛護和寵著她……整部影片穿插了校園、家庭、友情和婚姻的多重感情線,讓人物和情景顯得更加飽滿。
其實這是一部渲染兄妹之情的青春劇,從時分這個哥哥從不謙讓時秒這個妹妹到他花費心力集卡是為了給妹妹一輛助動車,用手電筒照亮妹妹前行的路,甚至為了呵護妹妹對世界的一種完美想象不忍心告訴父母婚變,每一個鏡頭都戳中了觀眾的淚點,引發大家的親情共鳴。
這篇文章不管如何我都應該寫親情,寫兄妹之情,但是不知為何,反而是影片中時分和時秒這對兄妹對父母說的話,讓我不但一次次失聲痛哭,更是心揪著痛。
鏡頭一
在時秒生日的第二天,爸爸媽媽請她去了每次過生日去的一家餐廳,那時,她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生日愿望,哥哥消失了,她成為了父母唯一的孩子。當父母很嚴肅地告訴她,他們決定離婚,請她做選擇時,她含著淚和父母說了這樣一段話(只能大概意思)。
“我誰也不會跟,我就跟我哥哥在一起。”
“你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從來沒有照顧過我們的感受。哥哥在三年級的時候,門牙撞掉了,你們說很忙,沒時間,結果他痛了整整幾個星期;我從小怕黑,你們卻從來不會問我為什么這么怕黑?”
“爸爸媽媽,你們以為我和你們很熟悉嗎?對不起,我真的和你們沒那么熟,所以你們憑什么讓我跟你們其中一個人?”
影片中時秒的那句“爸爸媽媽,其實我和你們真的不熟悉”不僅打開了我的淚腺,更是刺痛了我的心。
記得有一位婚姻不幸福的媽媽曾和我說過。她說一直想要結束這段婚姻,但迫于孩子的問題,久久沒有提上議程。有一次,她假裝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會選擇跟誰呢?孩子的回答非常出乎她的意料。
“我誰也不會跟。”
“可是你還未成年,我們都有監護權。”
“那我也有選擇權,我跟奶奶去,就是不愿意跟你們。”
“但是,這事由不得你,你必須做出選擇。”
“媽媽,我出生時,你不給我選擇的權力,那么現在你也沒有必要給我選擇的權力。再說我的選擇真的那么重要嗎?”
孩子的一番話,讓她無地自容,陷入了思考。她不明白,為什么孩子情愿選擇奶奶,一個撫養他能力基本喪失的老人卻不愿選擇父母呢?
當時,我回應她的就是——孩子覺得你們沒有奶奶親近,或者說,奶奶更懂得保護他,懂他。
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都存在著這樣困惑,我們似乎很懂我們的孩子,很了解孩子,其實我們真的不懂孩子。我們一直認為因為血緣所以熟悉,應該親近,但所謂熟悉,其實真的不止是血緣關系,也許更多是一種融合、共性和共情。
我們似乎經常站在家長的角度,要求孩子這個,要求孩子那個,但卻很少去考慮孩子要什么?我們經常下意識地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灌輸給孩子,卻很少聆聽孩子的觀點和思想。如果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都不是很清楚的話,那么我們的孩子真的和我們不熟。
就像有一次我去看一位生二寶的朋友,飯桌上,她的大兒子吵著想吃酒釀圓子,她卻說晚上吃糯米不消化,不準他吃。孩子委屈地憋著嘴,卻又不敢哭,只好看向了奶奶。奶奶就說了,酒釀圓子是孩子最喜歡的一道主食,每次出去吃飯是他必點的一道點心。后來,在奶奶的堅持下,孩子如愿以償,他看向奶奶的眼神充滿了感激。也許很多人看來,是孩子知道奶奶疼他,知道他的要求只有奶奶能滿足,所以就會求助奶奶。而在我看來,恰恰是因為奶奶知道他的喜好,知道什么才是他最想要的,這種熟悉這種懂得才是真正讓祖孫兩人親近的關鍵點。
影片中的時秒,說出了很多孩子內心最想說的話,也是讓我們很多父母都意想不到的話。這句簡單的“我和你們其實不熟悉”,刺痛的何止是父母的心,也同樣刺痛了我們孩子的心。我們一直認為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而時秒的這句話給大部分的父母啪啪打臉。
鏡頭二
哥哥時分在某天的放學后赴媽媽的約,在一家高級餐廳里,看到了媽媽想要重新組建家庭的另一個男人。媽媽對他說,我和胡叔叔都有能力,所以想把你和妹妹都帶在身邊,今天過來就是和你說這件事。但是時分拒絕了,他看著母親的臉,不緊不慢地說道:
“媽媽,我不能跟你,還是讓妹妹跟你吧。”
“你一直很忙,所以可能根本不了解妹妹。她看上去很開朗,其實她膽子很小,去陌生的地方會害怕;她很怕黑,不敢自己關燈睡覺;她喜歡吃烤腸,學校對面的那家,因為那家烤腸烤得很焦,而且會放很多的辣椒粉和孜然粉;還有如果她的眼睛盯著一個東西超過三秒鐘,即便她嘴上說不想要,其實她是特別想要……”
“不,媽媽,我不能和你在一起,如果我和你在一起,那么爸爸怎么辦?”
“媽媽,正因為爸爸需要照顧,而妹妹還小不適合,我更加應該留在爸爸身邊。”
“媽媽,你已經有妹妹了,那就應該把我留在爸爸身邊,不然爸爸太孤獨了。”
時分說這些話的時候,一直盯著自己的母親,眼睛明明含著淚,卻始終面帶微笑。要有多大的勇氣和勇敢才能在面對被拋棄的結局還能面帶微笑呢?
孩子的笑深深震撼了我的內心,刺痛了我的心臟。
不得不承認,孩子有時候比我們大人更懂得愛和擔當,他們比我們更勇敢更堅強。這是我們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的。書上曾說過,看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就要看他在遇到重大事情面前是否不慌不忙,是否心平氣和。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做不到,但是影片中的時分做到了。當然影片畢竟是影片,和生活還是有差距,可是很多小說和影片其實都是來源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縮影。
這讓我又想起了另一個朋友曾和我分享過的一個故事。同樣是婚姻無法維持,同樣是為了孩子隱忍和妥協。本想著等孩子高中結束后就攤牌,結束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卻不想孩子竟然主動提出讓父母離婚。孩子說:“我知道你們不幸福,你們這樣演戲累不累,即便你們不累,也要考慮到我的感受,我不但要看你們演戲,偶爾還要配合你們演戲,我真的很累。”當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確實驚呆了我的這位朋友,她一直認為自己把情緒隱藏得很好,努力制造一個完整的家給孩子,卻沒有想到給孩子的竟然是一種累贅。
當她和兒子辯解一切都是為了他時,孩子又說道:“媽媽,你不要為我而委屈自己,這個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委屈,唯獨不能委屈了自己。你要知道你的這委屈是我無法承受的,如果你真的為了我而放棄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么我會自責一輩子的。媽媽,如果你覺得不幸福,就離婚吧,我不會有任何想法,我尊重你們的決定。”孩子的話讓她傷心又自責,她不知道孩子內心到底是怎么想的?這是不是就是氣話呢?還是自己沒有隱藏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了?
一系列的自責和困惑讓這位母親焦慮不安,和我傾訴。
中國的婚姻大多數都是為了孩子而維和,骨子里都會認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完整的家,但是如果這個所謂的完整只是一個空殼,里面沒有靈魂,那么它真的完整嗎?真的是我們的孩子需要的嗎?我們似乎從來不去問孩子是不是需要,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做的就是孩子需要的,還要裝出一副很偉大的樣子。
其實孩子比我們都敏感,父母愛或不愛,好與不好,他們都看在心里。再說家庭是個講究動力效應的地方,當父母的磁場是相互排斥的,那么就無法產生動力效應,產生不了這種效應,所謂的家,講白點就是一個冷冰冰的屋子。
我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怎樣的孩子,恨不得把孩子直接放進我們特質的模型,然后復制打磨出來,但我們從來不會問孩子,他們需要怎樣的父母?每一個為人父母,大多數認為自己就是合個的父母,卻很少讓孩子來打分,自己到底是不是個合格的父母?孩子合不合格,由我們說了算,用我們內心的尺子來衡量,但父母合不合格,還真的不是孩子說了算,還真不能拿孩子內心的標尺來衡量父母,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樣的父母。那么憑什么說,我們和孩子很熟悉?我們很懂孩子呢?
家庭教育向來都是巨大又深遠的工程,親子關系的矛盾也向來尖銳極端。我們總認為孩子和我們是親密無間,也許我們和孩子之間卻隔著一個世界。我們的世界我們不讓孩子進來,孩子的世界我無法闖進去,源于大人的世界孩子無需進來;孩子的世界你不懂,我們沒那么熟悉。
我們總認為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也許我們給孩子的愛其實是一種我們想要的東西,并不是孩子需求的東西。要知道,內心不需求的東西,你給再多也是浪費,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壓力。
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我們怎么去聆聽孩子的內心?怎么才能減少和孩子之間的陌生感?怎么做孩子認可的熟悉的人?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很多父母應該深思和反省的地方……
“孩子,我知道你很累很累,但當別人都在飛的時候,我不希望你還只是在跑... ...”
? ? ? ? ? ? ?——《隔壁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1》
“媽媽,不是每一條都適合我,那條所謂的成功之路上有太多的腳印,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足跡?怎么不保證迷失在別人的腳印里?我不想復制別人的路給自己走,而是想創新一條自己的路讓別人去復制。”
?——《隔壁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2》
從一歲上常青藤、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到學區房熱,鋪天蓋地的輔導班熱,教育成為了燒錢的游戲。
到底是我們在綁架教育,還是教育在綁架我們?誰是目前教育體制中的“替罪羊”?
——《今年,我們學而思1:家長“替罪羊”》
講述一群新時代強國世代的熱血少年和他們的羈絆精靈,組建起了一個特殊的龍的傳人研學旅行社,重走絲綢之路... ...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密碼1:龍的傳人》
莊鋒妹
筆名無萱草,上海松江人,系松江區文學協會會員。中國青年出版社新青年成長教育“媽媽作家”親子創作項目重點扶持和簽約作家。
中國新時代女性自助、互助和共助組織“媽媽友時代”(ID:mamayoushine)創始人。
中國新時代青少年趣緣、分享、共生+生態型社群組織“強國一代讀書會”(ID:qgydreading)發起人。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謝謝!
主 辦: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青年智庫論壇辦公室
承 辦:中國媽媽友時代論壇
責任編輯:張佳瑩
本文為莊鋒妹原創作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和本平臺聯系,謝謝!
轉載請注明來源:媽媽友時代微信公眾號(ID:mamayoushine)
本公眾號所有創意由“捷特(上海)文化創意工作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