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端午,因為情感問題和母親又來了一個爆發,一怒之下我選擇離家。
? ? ? ? 從我出生記事起,她每每講述自己的成長史和辛酸史,那時最多的一句話:人要有骨氣,要長志氣。我的讀書、生活起居,在那時,按現在的說法,她是一手包辦,誰都不能忤逆她。所以一貫,我的想買糖果、想穿適合自己年齡的衣服、想買那時學生流行的鞋子……諸如此類的念頭都被扼殺在搖籃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考填志愿,固執個性的我在面臨留在鎮上讀書還是去中心鎮讀書時選擇去中心鎮,而那時家境較好的或者流行的都是主張本鎮高一讀一年,高二時借助學校國際班或者中介機構都送出國留學,然后鍍金回來。我的母親也為此打聽和主張這個操作,所以我在本不屬于我的年齡階段接觸了很多成人世界的人情交際、酒桌文化,而那時,母親說:你總有一天要長大,要經歷,我都是為你好。
? ? ? ? 我以為,我的意愿足夠表達清楚:我想去中心鎮。但是,我唯獨沒有說留在本鎮讀高中是因為那里有很多成績比自己差的人,我不想呆在那個不愛讀書的氛圍里。為此,填志愿那幾天,家里沒有因為我考上高中的喜悅,而是母愛泛濫的“爭執”。也是第一次,我覺得我的青春叛逆期爆發,我順著我的愿,在中考志愿填報時開心落筆。回家的那一天,母親差不多以死相逼的方式哭訴她為我的付出,覺得我把好好的人生計劃全盤打翻。也許是良心的過意不去,也可能是自己是在不愿看到她的這樣,父親又一次帶我去了學校改動志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許冥冥之中吧,通知書上竟然寫著我被中心鎮上的高中錄取了,母親認為我聯合父親欺騙她。不論解釋多少次,她都不相信,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決定的路,你自己走下去。是的,我選擇了我的路,我拼命地走下去,每一次考試、每一次模擬都行走在努力的邊緣,但是沒有得到任何一次表揚,在高考成績出來,我考上大學那一天,母親不在,當我電話告訴她之后,我躲在陽臺上哭得稀里嘩啦:雖然從未得到表揚,至少我做了自己想做的決定。(事實上,母親把這次選擇的成功歸功于她的決定,那是工作后的某一次聊天,鄰居家孩子來咨詢留在本鎮還是去中心鎮時母親的話,我只是淡淡一笑,對,我的選擇也是母親的選擇,我的自己決定帶著很多的沖突。)
? ? ? 大三時,班主任問我今后的就業方向。那時,讀研的氛圍已是很濃,大學圖書館的燈火通明和學術文化刺激著我在念下去。班主任搞學術研究的,每每在每月班會課上也希望我們對學術多份堅持。而彼時,我只能說:先工作吧,然后再讀研。家庭情況在我讀大一那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母親亦是說,師范專業讀出還是回來早點工作吧,畢竟以后工作不好找。于是,我說服了自己出發,希望積累點滴教學經驗,利用大三時間參加省師范生教學比賽,這也為大四畢業考編或多或少贏得點優勢吧。所以,在之后的考編路上,我奔波各地考試積累經驗,小學、中學筆試第一,都放棄去面試,為了回到自己本市參加考試。還記得畢業聚餐會上,院長問起我明明筆試考第一為啥要放棄面試呢?我借著離別的氛圍,感傷地回答:積累實戰經驗,想回家工作。終于,在考小學還是初中的選擇前,我猶豫了,很多因素綜合在一起,你沒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我的同學臨陣倒戈去了小學,母親一句話:你自己決定吧!這時的她,基本摸透我骨子里的那個勁,我堅定地站在初中這條線,然后順利進入了社會。
? ? ? 再接著,就是爭執矛盾最高級——我的個人問題。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就像一句話說的:小時候讓你好好讀書考上初中,然后考上高中和大學。本想著在大學談一場戀愛,被說談戀愛不務正業,還是要好好讀書。大學畢業了,說是還年輕,要努力找工作,結婚太早了。等結婚了,那就是催生……循環往復的模式在一代又一代的觀念中又一次改變,“生二胎要罰,只生一個好”到“鼓勵生二胎”,“提倡要晚婚晚育,還給獎勵”到“畢業結婚生子最好,取消了晚婚晚育的獎勵”,“15天的婚假,變成7天的婚假,變成了3天”……過去純粹的相互認識,變成了目的性的相親,然后閃婚閃離閃生不養,也許是職業性問題,看多了單親家庭孩子的可悲,看多了原生態家庭的復雜,再加之家庭變故,更多的時候我選擇靜靜看著、聽著,不是不結婚,好像就是缺了那一個“是你”的點。所以,母親再一又一次的爆發中,冷冷地說:你自己決定吧。是的,我用了一個冷冷,家庭變故和身體健康問題,已經讓她變得尖銳和敏感,我無法去觸碰這樣一個地雷,我也狠狠地說: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來。當然,學過心理的我知道這樣的話有多狠,可是即使再理智的人都會在那個場景下變得不理智,是的,我自己決定,都已經這么多年過來了,已經早熟知和早見之世間的冷暖和人情,也許那個人還在,也許那個人不在,我還是繼續得生活下去。自己決定的路自己堅持走下去。
? ? ? 回數,很多次我都是和她的意見相左,都是以吼的吵架方式來決定。很多時候,學習經歷抵不過社會閱歷。我有很多次的跌倒,很多次的自我反思,在面對很多的選擇時,母親都是一句話“你自己決定”,所以我的成長和表現,在同齡人看來,我是早熟、堅強、能干或者懂事,這些都來自于她的“你自己決定”,摻雜著各種沖突。我很多時候,事后反思,我的母親是個厲害的角色,若是上天給她的童年很多愛和機會,現在的她是一個被仰望、被膜拜的人物。上天給她很多苦難和磨礪,她憑著自己的咬牙堅持生兒育女、勤儉持家,希望著自己的子女幸福和自己可以享福。到目前為止,母親的女兒在工作后的人生沒有朝著她的方向走,母親的女兒自己做著決定:辛苦自己,賺錢養家治病,維持一個家的模樣,等著可能的人,還是抱著對生活的樂觀和信念。
? ? ? 自己決定,咬牙堅持,是成長付出的代價,亦是成長付出的態度,亦是成長中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