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雞湯滿天飛的時代,幾乎人人都能蹦出幾句驚艷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傳播正能量。看到這些,我感覺仿佛離社會大同不遠矣。可是并沒有,在雞湯和正能量泛濫的日子里,迷茫和焦慮也隨之壯大,韓寒導演的《后會無期》中那句臺詞“聽了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戳到了多少人的心底。在此之前,網上已經開始有各種各樣的反雞湯,盡管往往可以付之一笑而罷,卻也是表現了人們對雞湯的抵觸。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有人問一個著名作家,若是現在天氣寒冷,各種供暖措施無法工作,只能靠燒書取暖,他會選擇什么書;作家答道,就是那些心靈雞湯和成功勵志學的書。這樣的觀點,我是發自內心地茍同的。
可是,我們真的就一點不需要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和成功勵志學了嗎?我個人經驗中,在我的中學時代有一段極其壓抑的時間,整個人都是黯淡的,無意間看了一本所謂的成功心理學的書,也算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本了吧,確乎是撥云見日,盡管未能完全拉我走出陰霾,可是給了我希望,對于未來我充滿信心,也是因為對未來的憧憬和信念使我終于走出那段時間。自那之后,我開始對心理學、哲學和宗教產生了興趣,看了這些方面的很多東西之后,我對于大部分的雞湯和成功勵志之類的書確實也沒了興趣,但是我依然感謝那本書給我人生那個灰暗的階段帶來光明。我肯定,這類書里面肯定是有佳作的,可是大部分都是沒多少價值的,因為在我看了一些經典的心理學著作之后,我意識到人在自覺之后的行為才是最真實的,即使會有焦慮,會有陰霾,但是總是能夠依賴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而這些力量是通過自覺自省而發現的,經典的心理學著作是引領人們去真正地去發現自我,包括哲學和宗教。而很多無價值的雞湯文學,也打著讓人發現自我或者種種誘惑人的口號,但是卻給人的是一些條條框框,讓人如何如何,這樣做就會好,但是不能讓人從心底發現這樣做的意義。還有一點,好的心理學著作從來不避諱人性的弱點和負面心理,而且會探索它們存在的意義,不像大部分雞湯,總會給人描繪一個陽光的世界,一切都是積極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這些不好的負面的就該被摒棄,不得不說這樣有些偏頗。
中國有句老話,叫“物極必反”。我想,現在這樣的狀態也是一個證明:對正能量的過分強調,反而導致負能量的爆棚,雞湯的泛濫導致反雞湯的崛起。但是人還是需要正能量的,也是需要雞湯的,不過這些正能量和雞湯應該是從自己來的,而非外界。真正認識自己,正面自己的心理狀態,無論正負,在沖突和碰撞中找到自己走向光明的道路;同時也可以適當接受外部的引導,但是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否則將一切責任推給那些外部的引導,容易知而不行,從而聽了那么多道理之后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此文亦不僅是作為一種觀點,同樣也是我踐行的準則,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