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與老俞只差兩本書的距離
俞敏洪在在《告別2017,我的年度清單》一文中談到,2017年他讀了95本書,而我在2017年中,讀了93本書。在那一秒,我真有放下手頭的事去再讀兩本書的沖動!之所以放棄這個想法,是因為老俞后面又說道:我一年讀了接近100本書,到底哪些書是值得讀的,哪些書是本來可以不讀的,是不是應該選幾本來精讀!
這是我讀書從來不會思考的問題!
記得孔瑋老師也曾談過什么書是白讀的問題!看完一本書,覺得這本書說的很好,非常精彩,然后不去了解作者生平、當時的社會背景、反向觀點、不重讀、不總結、不記錄、不驗證、不分享!
怪不得以前有人說我“真不知道你讀了那么多書讀到哪里去了?”
2、不知從何時起,我對新東方有著強烈的認同感,真是“把考研交給新東方,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不知道是出于對俞佬個人魅力的崇拜,還是對這個團隊的認可,總之這個地方讓我有著強烈的渴望與向往,我將這稱之為“我的新東方精神”。
3、博集天卷書友會推薦的年度書單,共40本書,在這40本書中,有3本書是我2017年讀過的,當時就有一種考研押中題的感覺,我希望我2018年的書單,都是各個機構年度書單的精華。會讀書、讀好書,適當的提高提高書品。
4、高中時,同桌的同桌是一位博學多識的人,尤其在歷史方面,幾乎是無所不知!記得他曾說過,看歷史教科書最大的樂趣是糾錯!所以他經常對我們說,第幾頁的插圖不應該是本節所講歷史事件的配圖,這張圖應該是什么時候的圖片等等。
當時我在投去羨慕眼光的同時,也充滿了不可思議——看書看到能去糾錯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
今天讀《魚羊野史》時,書中提到“今天是阿童木的生日,祝阿童木同學生日快樂”(《鐵臂阿童木》)。
出于好奇,想了解阿童木今年高壽,后來驚奇的發現書中的說法有失嚴謹,具體原因,此處省略100字。
5、2018年翻開的第一本書是李尚龍寫的《要么出眾,要么出局》,說好的不再看雞湯的,但是看到封面的那句話,還是忍不住翻開了——寫給每一個要活得豐盛且耀眼的你。
愿我的2018年也可以活得豐盛且耀眼。
6、雪威說
能夠活在別人的故事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不知道365天里遇見的每一個你們,誰會出現在我的故事里,亦或是我又會出現在誰的故事里。
7、今年給自己送了3張百日自律表和1本小日歷作為新年禮物,同時用老俞去年對自己的要求給今年的自己許下承諾——不要隨便折騰自己,也不要隨便折騰時間!
2018,祝福每一個愛我的你們
也祝福自己,一研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