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類很重要的原因
(1)憑借書名無法有效分類
作者的說法,只憑借書名是沒有辦法有效分類的。緊接著又說一本論述性的書是什么樣的?什么又是論述性的書。然后又說,小說又是什么什么什么樣子的?
我讀到這個56頁倒數第一段的時候,最后一段的時候,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就是論說性的書從哪出來的啊,小說又從哪出來了?小說和論說性是什么關系?小說與非小說,非小說與論說性是什么關系?
也就是說作者根本就不考慮讀者的一個整體的一個理解能力,他還做了個擴展。它的擴展的方式是,不僅分了這個類,還有歷史、哲學、物理、倫理。
由于他沒有告訴我分類(因為他這講這一節,是講一本書的分類,又沒說分類),上來就說這個內容,充分說明他想向我展示一下他擁有多少東西。
我一想,作者真厲害,看過這么多類別的書
所以在我想來,我當時就有第一個印象,這個作者的閱讀量遠高于我的水平。
他說了個“因此”這個詞,它是一個連詞,表示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結論。那他的結論說:“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適合所有的書,但更適合非小說、論說性的書。”
他所說的非小說就是論說性的書。也就是說,這個規則適合這個類型的書,但是“因此”哪里來的?我整個人又不好了。所以,這個地方就很奇怪。
(2)不同類別的書籍不同,不同作者處理不同類別的方法不同
如何運用這個規則?
作者說分類很重要,大家會問第一個問題是什么。當你聽到這句話,你會問什么問題?什么東西很重要?你通常都會問他說:“為什么重要啊?”是不是?
也就是說你會去向他詢問原因是什么?那么作者的寫法,上來先舉例子,說,你看用書名是沒有辦法有效分類的。
請問,這回答了重要性嗎?用書名沒有辦法有效分類,說明了書上來就要分類的重要性嗎?說不清楚呀!
然后,他說:“更別提各個不同作者在處理這么多不同問題時所應用的各種不同方法了。”
所以我再往前看一下,大約就明白了。所以 我整理出來這樣一句話,分類很重要的原因是:
不同類別的書籍不同,我們的閱讀方式不同;不同作者處理不同類別的方法不同,所以我們的閱讀方法不同。
也就是說只要它的類別不同,我們的方式都要不同。
其實,我必須要在這兒把后面的內容滲透給大家,閱讀是個什么樣的過程?閱讀是作者先說,你再說的這樣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就是:作者說的,你能看的見,而你說的,作者看不見。那作者說的內容,你要在看到以后才能去評價和評論,你如果沒有看得清楚、看的全,你就去評論,這是無效的。
所以對于我來說,即便我早就知道不同的書要不同的方式去閱讀,但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要保持空杯心態,你必須從作者的語言中找出他要表達的是什么。
如果他表達的是不同書籍你要有不同閱讀方式,這樣才能有效的吸收。更何況不同的問題要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呢?你只有理解了作者要跟你說什么事兒,你后面就可以說,我贊同你的觀點或不贊同你的觀點。
所以,即便你已經知道他的說什么,在分析閱讀過程中,特別需要分析閱讀的部分,越是你看不懂、弄不清楚的地方,越要停下來問一問,他究竟想要說什么。
所以,作者這一節里面就在說這樣一個事情——分類為什么很重要?因為不同的類別要用不同的方式來閱讀,只用一種方式在讀不同的書,這個效果是不行的。就是這樣一句話,所以我認同作者的觀點。
但是,我特別要強調一點是,我個人非常不認同作者的書寫方式,這個方式我非常不認同,并且我非常的反對以及批評他。如果我們來寫,應該怎么寫?應該是說:
“來,我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事情,就是分類有多么重要?那么首先,我們來給大家說說,為什么分類這么重要呢?主要的原因是,不同的分類要有不同的閱讀方式,
如果不同的分類只用同樣的方式來讀,那很有可能導致你沒有辦法跟作者進行交流。大家信不信?不信?
我舉幾個列子來試試看。來,你讀一下《波特諾的牢騷》,讀完了之后,它是小說還是心理分析啊?大家可以想一想,讀不同的書一定要用不同的方式。我想這才是一個通常的理解方法吧,
作者竟然翻過來寫,這就是我自己對這一章節的理解。
那么,在這個部分,我還有一個不太同意的地方。大家看第56頁最后一段,他竟然在說其它的事情。
如果是我的話,我要說分類的重要性,就不想再說其它的東西。
而他在這一段,又寫了定義(就是什么是論說性的作品、什么是小說)——論說性的就是傳達知識、觀點、理論、假設、推斷組成的,
這個是有根據、有道理的,這個叫做論說性。你想啊,我們明明在寫分類的重要性,你在這定義干什么啊?
不能放在后面合在一起寫嗎?非要這樣做?所以我不認同這一點,那么這種混亂的方式我也比較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