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完課,在跑步機上一邊走路一邊以“吃瓜群眾”的心態聽訓練營的第一次班會,意外地看到自己的作業被作為第一個范本點評。簡直太意外了!
于是迅速做了復盤……
面對這燒腦的題目,我是如何完成這份滿分作業的呢?
報名這個課程僅僅是因為看到介紹時的那個當下的好奇心,繳費進班后發現這里都是創業者、管理者來精進的,我一個對“創業”一點起心動念都沒有的底層小白,一沒公司、二沒團隊,三無產品。好像有點不搭調,完成作業的難度可想而知。
聽完第一遍課,我是不會做題的。
那不會做題就是沒掌握知識點,只能去重新聽課、記筆記。
課程內容都是新知,感覺處處重點、金句連連,讓我不知道該記哪一條。當下就決定記逐字稿吧。
為了高效,想到用“同傳”的方式以語音轉文字來記筆記。
兩部手機,一部用來戴上耳機聽課,另一部在聽老師講的同時,我對著手機復述老師講的內容又同時用語音轉成文字。
第一次這么做,發現這個過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反應迅速,才能不斷地復述出老師講的內容,并在語音鍵中斷時迅速按下,以保證文字連續。
這里的重點不是記了筆記,而是在復述老師講課內容時跟著老師的語音、語速、語調同時輸出的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完全忘我地被帶入到了老師的角色和內容的情景里,感受到心流狀態,達到了與老師“同頻共震”的效果,靈感一下就有了。
等課聽完,我甚至都沒整理文字筆記。睡了一覺后直接用兩小時搞定了一次必修作業和兩次選修作業。作業清空,“鴨梨”終于沒有了。
第二天意外收到好評并給了滿分,已是受寵若驚。被作為第一個范例在班會上點評,更是意外了。
我的總結就是自己的心流狀態加上與老師的同頻共震能幫助快速消化知識點。
知識點理解了,完成作業就順理成章了。
突然想到前些天讓娃給我講數學,她說:我今天上課沒聽懂,不會做題,但是我記住了老師講的原話,你要是聽的話我給你說一遍。然后她就模仿老師的口氣給我講了一遍。講完就開始去做練習冊,一會兒就做完了。她的感慨是:我本來拿著練習冊一道題都不會做,怎么給你講了一遍我就會做題了。
學會的最高標準是會教,學不會就復制老師的講課過程,站在老師的立場去理解老師講的內容。這個換位法是不是能用到學習、工作等很多場景呢。
小方法一個,分享給你。感興趣小伙伴可以試試哦。當然,也期待你把好方法分享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