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jié)課學習杜甫的詩歌《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前兩句很好理解,主要讓孩子想象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體會色彩美和動態(tài)美。
學習后兩句時,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孩子們說得很好。在學生說了自己懂得了什么之后,又讓他們說說: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教室安靜了片刻,一個聲音冒出來——
“老師,我不懂“窗含”是什么意思?”顏顏舉手站起來說。
這是本首詩的難點,孩子不懂正常。于是,我指著教室朝南的窗戶,問他們:“看看窗外,你看到了啥?用詩歌的句子說一說。”小邱第一個舉手,眼里閃著光芒,他站起來說:“窗含四小月季紅。”說完自豪地揚了揚頭,然后坐下。接著,舉手的人更多了。有的說:“窗含四小樹木多”,有的說“窗含四小綠葉茂”……都是“四小”,似乎有些狹隘了,思路沒有打開,我試探著說:“換掉四小,窗還含了什么?”遠遠說:“窗含屋外陽光燦!”同學們一陣掌聲。我略微做了修改,說:“窗含天外陽光燦,不錯不錯!那你們知道窗含的意思了嗎?”顏顏說:“就是通過窗戶的意思。”我順勢總結(jié):“對,當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詩句和詞語,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聯(lián)想,就能很快理解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那咱們?nèi)ピ倏纯炊鸥ψ诖扒埃€能看到什么?用窗含說一說!”
孩子們齊聲朗讀:“窗含西嶺千秋雪。”
“什么是千秋雪?”我問孩子們。一個孩子因為不確定,小聲說:“就是很多年的積雪。”
“千秋”這種虛指他們還不懂。
“是的,你說的很好,你還在哪首詩中看到過這種千什么?”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們異口同聲,幾乎是脫口而出。
“真的是千年積雪嗎?”我疑惑地問。
“不是的,應該是很多年的積雪,是說積雪時間長。”
“對了,作者想表達西嶺的雪時代久遠啦!詩人坐在窗前,還看到什么?”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東吳是哪里?”
禹說:“我知道東吳,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吳國,孫權的領地。”一個問題牽動了他的知識網(wǎng),知道的多的孩子就是充滿了自信。
“東吳離成都草堂并沒有那么遠,為什么說萬里?”
“和千秋一樣,都是夸大了。”
“是的,詩人杜甫坐在窗前,聽著鳥鳴,看著外面的景物,思緒飛到300多年前,滄海桑田,但雪依然,船依然,坐在窗前的人卻是換了又換。再讀詩歌,讀出你的感受。”
……
他們可能聽得似懂非懂,但讀得明顯和前幾次不一樣啦,淡淡的惆悵隱含其中。
我坐下來,接著說:“古人就是這樣,坐在窗前,品一杯香茗,思緒翻飛,出口詩句就來!我們也可以坐在你家窗前,看著窗外的景象,來編詩哦!”
他們笑了,有人說:“我們也可以嗎?”
“當然可以呀,剛剛你們就像小詩人啊!杜甫7歲就能做詩,你們當然也可以啦!”
詩即生活,生活即詩,把每天過得充滿詩意是最好的生活,應該從小過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