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個月,還是迫切地想就廬江八景之首的冶父山大書特書一番。感覺僅憑當天朋友圈的寥寥數圖還有干癟的幾句話不足以描述冶父山的獨特之處,也為一個文字愛好者和對偏愛事物的無所作為感到耿耿于懷和深深自鄙。這就像你有機會把握卻沒把握而錯過一些很美好的人或事一樣,那種遺憾我深有感觸。因此,此間我也一直在醞釀用如何的口吻來訴說它的美,為此我經常和人推薦“兜售”它,不斷錘煉自己的洋溢之詞。去過或了解的都對它贊不絕口,沒去過的被我一番基于事實為基礎的海口贊美后也蠢蠢欲動想要奔赴廬江一睹為快。那種因為自己喜愛的東西被人認同是一件很滿足的事情。
言歸正傳,冶父山地處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東北方向,從合肥開車馳往約需一個半小時,因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曾在此煉劍而負盛名,其中為人們津津樂道、耳熟能詳的干將莫邪為其女婿女兒,他們的銅像一同矗立于冶父山頂,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與山頂伏虎寺相得益彰。
甫一踏入山腳下,丈余高的門頭上面雕著幾個鎏金大字,書曰“江北小九華”,給人此山不簡單的別樣感。進門百余步,實際禪寺映入眼簾,這四個字大有玄機,一般人容易讀成“寶際禪寺”,如此的話那便不實際了,再者就實際而言,“實際”二字也蘊含禪機。實際禪寺旁邊有半畝方塘,清風推波蕩漾開來,一片綠意投影塘中生機盎然,石壩間流水潺潺,遠處鳥鳴聲時有時無,樹葉聞風悉窣作響,仿佛周遭萬物都仰息著實際禪寺修行一般,給人一種靈動感。沿著柏油路再往上走,一片蔥蔥郁郁的杉木林闖入眼簾,視野一下黯淡下來,仿佛烏云作祟,天色驟晚。原來是進入了“江北杉木第一林”的緣故,昔有“杉木不過江”一說,而廬江縣人民卻打破了這一說,果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處空氣潮濕,負氧離子充沛,感覺呼吸的空氣都是一種靈丹妙藥,密密麻麻的杉木高聳挺拔,像無數個立正稍息的士兵一樣守衛著冶父山的安寧和千百年世世代代的秘密,黑黢黢凜然不容侵犯。再往上走,杉木林逐漸退出視野,眼前敞亮許多,正如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一樣,遇到黑暗往前走,光明是遲早的事。
未走百步,嘩嘩流水聲不絕于耳,藏于路旁林內的溪水順坡而下,與世無爭,與高低不平的石階合奏的低吟聲仿佛在傳唱著數千年來的歷史往事,經久不息。旁邊樹一石碑,名曰“洗心橋”,聯想如今世道,搖頭暗笑道:“有心可洗,無心何洗?”一同登山的同學李某似乎也深有感觸,于是乎讓我為他拍照留念,亦為洗心立志否?洗心橋仿佛一道分界嶺,將上下前后的山路一分為二,一半柏油路,一半青石路。柏油路是現代化的產物,青石是大自然的杰作。亦如洗心前后路不同,濁世青石煉人心。但是每個走在柏油路上的人能否做到心中有青石呢?不得而知!
不知是冶父山矮還是我和同學二人話多投機,亦或是冶父山驚喜的美景讓人忘乎所以的原因,不覺間已近山頂。難怪說有些人或事讓人印象深刻除了非凡的本領,還有不斷給人驚喜的能力。顯然,冶父山做到了,至少在我身上做到了,而且做到了全部。“江北小九華”果然名不虛傳,不負此行。冶父山頂一馬平川,視野一片廣闊。首先奪人眼球的便是中國鑄劍之父歐冶子雙手舉劍呈天的人身雕塑,大義凜然,讓人望而生畏,與之相對的便是鑄劍池,池內水光玉瑩,清冷逼人,凜凜如劍氣浮空。連理樸樹,相傳為干將莫邪所化,龍干虬枝,交相呼應,守護著鑄劍池,神圣不可侵犯。廣場當中鎏金佛陀在驕陽下熠熠生輝,栩栩如生,右手下垂接引苦難世人,左手手托蓮花,接引臨終人往生極樂,一雙微瞇的眼睛仿佛通神一般,無論你站在哪個方向都在盯著你看,仿佛在告誡世人,人在做天在看。站在觀景臺上,頭頂云煙氤氳,腳下疾風叱咤,山下城中樣貌一覽無余,頓時心胸開闊,仿佛整個天下都是自己的,不由想吟詩到天黑,可惜到天黑都沒吟出,遂拂袖悻悻離去,直奔山頂最高處伏虎寺。
伏虎寺因伏虎禪師而來,據說著名的奇景“冶父晴嵐”只有在伏虎寺才能看到,不過一般要等到雨后初晴的時候才有機會看到。彼時伏虎寺正在整修,因此無緣登室拜佛,于是乎我和同學就在寺前駐足瞻仰百年(也許有千年)銀杏樹半晌,僥幸通靈的銀杏樹能夠灑下零星福氣,沾染一二。試圖“覬覦”過銀杏樹,步階走到廣場中央,不知哪里冒出一條金黃色的中華田園犬,趴在廣場中央,享受著暖日恩賜,也許它也在修行。
為了更多的驚喜,我們選擇從側邊小路下山,經過了一處不經大肆宣傳打造但卻很值得一提的奇景便是百尺崖。百尺崖,高百尺,寬數丈,石壁陡峭,崖頂危石搖搖欲墜,極為壯觀,崖下石壁中有豎裂,宛若雙扇關閉的門,又名觀音門。兩旁蒼松翠柏,每當風起,松濤陣陣,古稱“百尺松濤”,沿此向前,至響鼓嶺,用棍擊或腳跺,皆應聲如鼓,鼓名“響鼓晴雷”。(此段均照搬借鑒)
百尺崖下有一譚泉水,內有泉眼,終日泉水不絕,大雨不溢,久旱不竭。內有“蠑螈”數十條,當地人稱為小龍,此譚又稱龍湫或化龍池,據說泉水可以明目。讓我突然想到我大蕭縣的圣泉寺,山頂亦有一常年不枯的泉眼,泉水甘甜凜冽,取水游客絡繹不絕,亦遠近馳名。百尺崖中上石罅間長有一簇簇不知名的紫色小花,花雖普通,但身居高處,亦引人注目,讓人拍手稱奇。只不過沒有作為一景大肆宣揚,這讓我想到巢湖銀屏山上,也是長在石罅間的那一株牡丹,居然是天下第一奇花。同樣的堅強,卻是不同出身,不同的命運,不由讓人唏噓。
聽著裊裊梵音,沿著蜿蜒山路,我和同學一路談天論地說道談經,不覺間已至山下,想著小小冶父山,居然有那么多的驚喜,的確出人意料,然而卻因地處偏遠而不為世人所熟知,不過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不久的將來冶父山一定會大放異彩。也僅以此文為冶父山小小助力,宣傳一波。
庚子年十月十四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