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自律?
這次在北京閉關寫書,同行有知乎大V陳章魚,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這句話來自《師父》這部電影:
我每天練習揮刀5000下,我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知道是這5000下管住了我。
管住了自己,就是高手。
前兩天看圓桌派的特別節目《講究》。
姜文在談到他的新電影《邪不壓正》中的彭于晏的時候,這個誰也不服的北京老爺們豎起大拇指說:
彭于晏,這個演員真了不起,他是真的做到了能將靈魂和肉體分開,并且用靈魂去指揮肉體。
比如早起,我們大多數人早上那個困啊,就算心里想著要起來,但是控制不住身體啊,結果還是會把鬧鐘掐了,繼續睡。
能用靈魂控制肉體的人就不一樣,他們就算肉體再酸痛再累,他們也能用精神去指揮肉體的行動。
我在2017年1月成為自由職業者的時候,我有兩個禮拜處于徹底空閑的狀態。
結果我現在覺得那兩個禮拜是我最頹廢的兩周。
剛開始還覺得挺新鮮,終于不用上班了,每個禮拜講一節課,寫兩篇文章,就可以養活自己了多好啊。
結果最后,頹廢到文章寫不出來,講課吊兒郎當。
于是我明白了,我修煉的還不夠。
我得“每天練習揮刀5000下,用著5000下揮刀來管住我。”
于是我開始夢想早讀會,每天早上6點半直播,堅持到了現在。
吳伯凡和梁冬在15年之前做了一個節目叫做《東吳相對論》,節目停更了3年,在今年重新開始,換了個名字叫《東吳同學會》。
《東吳同學會》開播的那天,梁冬開場:
大家好,這里是東吳相對,哦不對,這里是東吳同學會,我是梁冬,對面是老吳,老吳你好。
說完立馬哽咽。
吳伯凡也感慨說,之前做了5年,每周兩期節目覺得也沒有什么;
但是停更的3年時間里,兩個人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結果回頭看,過去的1000天里,好像也沒有什么值得說的。
我其實不太想用自律,堅持,意志力這類詞。
我更喜歡一個詞叫做“認知帶寬”。
當你每天堅持讀一本書,寫一篇書評。
其實你就沒有太多時間去想其他的事情了;
但就是這樣每天一本書一篇書評管住了你。
管住了,就不會胡思亂想,就會一門心思專注去做這一件事。
我們之所以能堅持做,持續做,不就是因為專注后給我們帶來的成就么?
那怎么保持自律呢?
我覺得有下面幾點:
- 這件事情你覺得值得每天做
- 這件事的難度不會很大,每天不用花費你太多時間
- 你知道有簡單易行的方法和工具
- 這件事不會立馬看到效果,但這件事持續做,會帶來復利效應
我們那早起來舉例:
- 早起值得你做
- 早起30分鐘難度不會很大
- 利用好鬧鐘,連續這是6個鬧鐘,每個鬧鐘間隔5分鐘,是一種很好的暴力催促法
- 堅持早起一開始感覺沒啥,但是持續做,會讓你看到時間的復利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一個自律的人。
我做很多事情,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因為被利益驅使,比如我想多掙錢錢,我想過更好的生活。
但是一旦得到你的目標,我就會立馬松懈,徹底放棄了我繼續做的動力。
比如我原來日更,原來做早讀會,很大程度是因為我想倒逼自己。
但是現在我寫文章,更多的是我真想寫,比如我今天聽完章魚哥的那一句話,我就忍不住想寫,哪怕今晚是世界杯決賽,哪怕明天早上是6點鐘的火車,我依然想寫出來。
當然我不是讓大家放棄物質上的追求,而去追求精神的成就感。
當你想有錢,你就用你的時間和你的自律去換取就好;
當你有了錢,你失去外在驅動力的時候,你就要想到,我們得尋找我的內在驅動力了,我得想想當初沒有人給我打賞,沒有人讀我的文字的時候,我是為了什么而寫的。
所以,我認為的高手,有兩個基本條件,就是自律和不忘初心。
你身邊有一些什么樣的高手呢?
他們身上你覺得還有哪些特質呢?
分享給小六聽聽吧?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我是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