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亦舒,都是我喜歡的女作家,雖然風格不同,但同樣的才情飛揚。
有人說亦舒的書有對女人人生的思考與無奈,筆下的女人聰明卻又逃不開愛情。這點我極其贊同。今日要與大家說的,是她的一部新書——《那男孩》。
? ? ? ? ? 一如既往地,故事一開始看不出背景年代,只知道女主陳枚生活平穩,家境不錯,一家都是有素質的人。但讀著讀著就知道這是個現代的故事。
? ? ? ? 陳枚是幸運的人,仿佛凡事都有人護其周全。聰明明媚的少女,未經世事,卻總覺得對生活就那樣淡淡的,不慌不忙,不乏追求者,但對愛情,她是有主見的,最終愛上的已有兩個孩子的王立偉。而“事業有成”的王立偉在生意失敗后還能讓少妻阿枚在生活上毫發無損,過著從前的生活。免了她牽連擔責,免了她物質受損,可世上哪有如此精明的人,讓心愛的人不被損傷?他如何也免不了她內心看似已無痕跡卻不可避開的傷痛。他不告而別,或許是為她好,畢竟他們只舉行了婚禮,沒有成為正式的夫妻。我猜她肯定是有不甘的,她更愿意跟他同甘苦。我猜她肯定是有不舍的,她把自己身心交給他沒留后路。
? ? ? ? 亦舒就是亦舒,續起事來,哪怕天大,業只是不加過多渲染,平實而語言簡練,可是陳枚最后那種憋悶和崩潰的感覺依然能鉆出紙外,惹的讀故事的人心中不坦,期待峰回路轉。然而,沒有。
? ? ? 看到最后,王立偉的大兒子王皓竟然是枚弟。經過故事中過渡角色來解釋,單獨來看這一段,又覺得像豪門復仇記。只覺得王皓一路成長惹人心疼,也便能理解他超出年齡的成熟和偶爾惹事的原因。但不得不感慨,亦舒筆下的人物,好似都是幸運之人,他們都能得到眷顧,在失敗和磨難時,有人相助。可是現實卻不及書中完美,總會有人落井下石,也總是有人被失敗打倒。
? ? ? ? 總覺得亦舒的文字,喜歡留白。很多她沒說,又仿佛說了許多,沒有很完美,卻覺得最真實。陳枚對母親有不滿,她可能覺得母親虛偽,但作為讀著卻并不恨她這位母親,她的包容和忍耐并非常人。她的母親,其實是最通透之人。
? ? ? ? 亦舒說:我只想講故事,并不想講道理。這個故事,不蕩氣回腸,但也引人入勝。沒講道理,是因為生活中,一切其實都無道理可講。也或許,很多時候不去講道理反而更容易好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