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抖音視頻講到窮人在看到朋友家的吧臺沒有抽屜時產生疑問-為什么不裝抽屜?窮人就想著在有限的空間內用東西來填充滿,就像看到打折促銷的活動,原價200多,現價50,內心盤算我剩了多少錢,其實自己不一定真需要。還有一些是固有的認知,比如他(她)怎么能這樣?一頓飯吃好幾千?奢侈品?豪車?出入高檔場所?也許那就是人家的日常,跟自己在家吃饅頭一樣的日常。
重要的是探知想法的來源,是源自父母家族還是自己的,要做區分,然后自己是否同意并認同,認同的保留,不認同的清理。回溯相類似的最初事件,以及背后形成的限制性信念,并告訴自己現在的反思和理解,自己現在有能力去處理問題,給當時的自己一個擁抱,感謝他(她)的保護,自己才活下來,但接下來不但自己能活下來,而且可以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