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瓊瑤阿姨在臉書上寫下一則三千字的死亡信,起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突然驚覺,瓊瑤不再是阿姨,她已年近八十,變成了要開始考慮身后事的老人家。
在這封信里,瓊瑤囑托:如果自己變成失能老人,請讓我走得快。她用“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來為人生作結。
瓊瑤是一位活得通透、灑脫的智者;即便是她,也免不了一個平常老人的顧慮——在喪失了“活著”的感知能力時,那些以愛的名義進行的救援,是不是對生命的凌遲?那時候,人能不能選擇有尊嚴地死?
許多電影的悲愴感來自于英雄末路。是茍活還是利落地去死?
《金剛狼3》選擇讓年老體弱,泯然眾人的狼叔戰死。
《飛越瘋人院》中,被做了腦部手術的麥克墨菲變成了行尸走肉,酋長選擇殺死這個軀體,帶著他的精神出逃;
《百萬寶貝》里拳擊手麥琪摔斷了脊椎,插著喉管,教練弗蘭基拔掉了那根維生的管子,為她注射了“毒藥”。
觀眾為這些結局買賬。而且在心里承認,這些好死勝過賴活著。
死亡包含了所有最難的倫理問題,人有沒有權利選擇安樂死一直是爭論不斷的話題。
電影《死亡醫生》,是一部傳記電影。它再現了九十年代轟動一時的“死亡醫生”杰克·科沃基恩的故事。
這位醫生在密歇根州為130多位疾病晚期患者提供安樂死服務,他一直和政府較勁,甚至希望最高法院能為安樂死立法。最終因為一例親手注射毒藥的案例,杰克被以二級謀殺罪判刑。
阿爾.帕西諾飾演杰克·科沃基恩,并一舉拿下艾美和金球獎。阿爾.帕西諾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非常滿足“能去刻畫一位智慧、有趣,獨一無二的人。”當時,杰克·科沃基恩就坐在觀眾席上。
這部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是重現:重現了杰克·科沃基恩,也重現了主人公帶來的大辯論時代。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反對者,支持者,病人,政府,醫藥協會,我們能看到真實生活中各方的姿態。
反對者認為他在扮演上帝,他的所作所為是歧視,是對殘疾人、弱勢群體的滅絕;支持者認為,他讓人實現了有尊嚴地死,解除了許多人的痛苦。醫藥協會說他是一部殺人工具,是對公眾的威脅。病人則把他當作生命中最后的禮物。
一位記者的描述更加中肯一些“他對于社會而言,更主要是正面力量。因為他讓人們意識到,有許多人,活著還不如死了。”
支持和反對者都認同,在杰克·科沃基恩出現之后,大家都意識到晚期病痛的折磨,知道人對死亡尊嚴有訴求。關于臨終關懷的研究變多,醫生也更愿意給臨終病人開緩解痛苦的藥物。
目前,世界上有5個國家,美國有7個州已經安樂死合法化。2015年美國民調也顯示支持者數量更多。
全劇最血脈賁張的一幕是在庭辯時,杰克·科沃基恩雷霆大怒。指著對方律師高喊“你怎么敢?你怎么敢,把安樂死和種族屠殺做比較!”
現在距離杰克·科沃基恩為病人提供安樂死的九十年代只有二十多年,距離他的去世不足十年,人心已變。支持安樂死將是大勢所趨,只是任何一種理念傳播都需要一些先驅,需要抗爭和犧牲。
所以瓊瑤以如此高調的方式把臨終、安樂死這些問題帶入大家的視野,是一件好事。就像她說的“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對于一件必然的事情,我們需要讓死亡變成一段“美好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