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光榮與夢想》讀后感
劉慈欣上個世紀的作品,我在看到題目時,想起的是另一本《光榮與夢想》。小說雖短,卻引人深思。
用體育替代戰爭,聽起來似乎,雖然悲涼,對弱國而言,是否是個機會。但是像那句說的,當運動員成了戰士,體育也是會流血的。
文中的西亞共和國影射的又是什么,其實沒有探討的必要性了。一個因為戰爭長期被封鎖和制裁的國家,當面對“和平視窗”這個和平的機會,幾乎盡力而為。這個國家征召了它最后的運動員,為了生活已經出賣肉體多年的女體操運動員,為了爭奪勝利,選擇了高難度動作,代價,是她的脖子。辛妮,一位啞巴女孩,始終為了馬拉松而奮斗,最終累死在運動場。
那個問題,我們想不出答案,一個拋棄自己人民的國家,還值不值得為他奮斗。
文末的轉折更顯得諷刺,已經被制裁多年的西亞共和國,在和平視窗的決議下,輸掉了比賽。但是他們并沒有履行失敗者的義務。而是再次把國家拉入火海之中。這是一個很難評價的事情。
當國家危難時,有人挺身而出,有人茍且偷生,有人投敵賣國,有人遠走他鄉。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發艷電的汪精衛。
也會想起《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談起他為什么想守護這座城市。
大概,這是我們的祖國。
2020年01月03日
于天津河西樂園道
2020年讀的第1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