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開始跑,早晚都會與快樂相遇!!!
一、跑步與膝關節保護
經常跑步,有些人會擔心有“跑步膝”,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跑步膝”,如果感覺到不適,一般就是軟骨損傷、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等。其實,只要運動量控制好了,跑步很少造成損傷。
非常不建議大家使用跑步機跑步,跑步機對于膝蓋的磨損是特別大的。跑步機最大的問題,在于它是定速的,一直按照同一個速度,一跑就跑半個鐘頭、一個鐘頭,受得了嗎?如果膝關節和肌肉的協調性跟不上的話,會對膝關節的半月板、軟骨形成震蕩損傷。
保護膝關節要點:
1、準備一雙好鞋。準備包裹力、支撐力十足,緩沖區域適合自己腳型的跑鞋,同時注意,跑步頻率高的話,兩雙鞋輪換穿,跑鞋質量也是不同的,目的都是為了恢復緩沖效果。
2、跑前要進行熱身、拉伸等準備運動,熱身充分后在進行跑步,完后也要拉伸。
3、調整跑步姿勢。看自己的髖、膝、腳踝,三個關節是否一個平面,調整姿勢,要上身平直,下身關節盡量在一個平面。跑步的時候應該盡量使腳踝的位置落在膝蓋正下方或偏后一點,這樣當膝蓋彎曲的時候能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此外,盡量用前腳掌落地,重心在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如果偏離這個受力點都會增加對膝蓋的沖擊。最后還要保持身體平衡,不要左搖右擺,不應該過度向前邁步或者擺臂幅度太大,膝蓋的正面能承受最多壓力,搖擺太多會改變重心的位置,導致膝蓋承受更多的沖擊力。
4、減小步幅。盡量減小步幅,根據力學原理,步幅減小后,膝蓋承受力小。
5、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核心力量,保障跑步姿勢的正確性。同時,針對性的做做膝蓋肌肉及韌帶強化練習,如靠墻蹲。
6、注意跑量和休息,每周跑量增加不超過10%,休息很重要,休息不好容易造成膝蓋受傷,跑量過大也容易造成受傷。跑步要量力而行。另外,膝蓋在寒冷的冬天更易受傷,因此冬春季節,還應注意膝蓋保暖。
7、不要做傷害膝蓋的動作。比如盡量減少小樓梯的時間,下樓梯比上樓梯對膝蓋沖擊力大很多;減少非坐便器的大便蹲姿時間;減輕體重等等。
三個小動作保護膝關節:
1、蹲馬步。保持5秒,重復20次,保證膝蓋的方向在第一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
2、弓步壓腿。雙肩及背部放松,一只腳向前邁一步,腳跟著地,屈膝90度,大腿與地面平行,另一腿也屈膝90度,腳尖著地,同時保持身體直立,雙腳各做10次。
3、倒退步。背對離地20厘米的臺階前,單腿站在臺階上,腳尖指向正前方,另一腳膝蓋始終不彎曲。保持身體平衡,然后回到起始位置,雙腳各做10次。
二、跑步與心肺改善
心臟是比較容易衰老的重要器官,心臟功能對其它內臟器官有直接的影響。跑步鍛煉可以使冠狀動脈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長期跑步鍛煉的人,冠狀動脈不會因為年齡而縮窄,可以保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可以預防到各種心臟病的發生。并且還可以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跑步可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環,調整血壓分布,消除淤血的現象。跑步在提高最大攝氧量的同時向身體各個器官輸送的氧量大大增加,各個器官的工作質量自然大大提高。跑步通過下肢的運動,促使靜脈血流回心臟,跑步還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
跑步有了強大的心臟血管系統,跑者的血液質量也好于常人,身體對長期跑步發生的適應性改變可改善新陳代謝,跑步減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跑步鍛煉使肺功能變強,跑步增大肺活量。進行規律性的長期跑步可發達肺部呼吸肌,跑步使每次換氣量變大,肺功能增強。
三、跑步與防曬:日曬會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增加骨質的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晴天還是陰天,所有室外跑步都應該涂防曬霜。因為它不僅可以保護你的皮膚免受曬傷,同時也可以延緩皮膚在陽光下的老化。此外,夏季跑步最好不要赤膊上陣,在面料上推薦標有“防曬”字樣的織物或者其他專業設計面料。此外在顏色上,淺色織物可能會讓你感到更加涼爽。太陽光的照射往往會最先損害你的耳朵、嘴唇、肩膀和頭頂。這些位置也是現代皮膚癌的高發部位。為了避免造成額外的損害和曬傷,這些位置應當格外注意防曬霜的涂抹。另外,在戶外跑步時不要忘記戴遮陽帽,做到既要保護皮膚也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另外,多補充一些維生素D也是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的。
四、跑步與音樂:運動中聽音樂已經變為了一種隨處可見的習慣。
運動音樂的功能:讓人振奮,能夠幫助達到最佳的精神狀態以應對訓練。通過不同音律及長短音、接拍的的音樂,可以增強耐久力,幫助多跑18%的路程。有效降低疲勞感,當跑者對跑步艱苦程度的感覺降低之后,跑者會認為自己能夠跑的更遠更快。伴隨放松音樂進行拉伸,效果會來的更為簡單。便于找尋自有的節奏并匹配,運動音樂的高喚醒能力能夠有效的將節拍作為牽引,120-160以上的節拍對跑者可以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如果是專業的跑者可使用180以上的音樂節拍作為運動音樂選擇。
但我跑步是不聽音樂的。
首先,跑步是一個需要非常注重節奏的事情,不聽音樂可以讓人對節奏的掌握更精準。
每個人跑步有每個人的節奏,每個人身體有自己的情況,情況千差萬別,如果經常跑步的話,會對自己的身體有比較細微的感受,在調節節奏的時候可以調整得非常的精確,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始終處于一個最好狀態,而這個節奏有可能是恒定的,也有可能是變化的。
而且每個人的身體在不同的時間,狀態可能也會有所不同。一個人剛剛跑步的時候,可能身體還沒有活動開,需要一個節奏,活動開了以后,是另一個節奏,跑累了時候跟以前可能節奏也會不一樣。
我們要是聽著音樂跑步,身體的節奏就必須調整到跟音樂的節奏保持一致。一直聽同一段音樂節奏感一樣的話,還比較穩定,如果是隨機播放音樂,每首歌曲的節奏不一樣,那我們的身體的節奏也要反復調整,這對跑步者來說實際上是不利的。
要想把自己調整跑步頻率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聽音樂跑步比聽音樂跑步,可以掌握的更精確,更恰到好處。
其次,跑步是一個主動性非常強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比較推崇跑步,就是因為這是一個極其依賴主動性的事情。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能堅持長跑,那這個人的主動性一定是毋庸置疑的。
跑步是一項極其簡單的運動,特別是慢跑,這看似是一項誰都能做的事情,不能拿來當作技能賺錢,甚至連吹牛或是顯擺一下的功能都不具備。
想要讓一個人堅持每天長跑,哪些再慢,也需要這個人自己主動去做。光靠別人督促,是肯定堅持不下來的。
在當今這樣一個時代環境下,如果一個人非常積極主動,而且能夠堅持,那基本上可以肯定這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應該不會太差。
既然是主動的事情,就把主動權全部掌握在手里,不要讓拿走任何一點權力。
再次,長跑的時候,如果不聽音樂,可以讓思維更發散。
跑步的時候,我們要看路,要調整身體的節奏和分配體能,要不斷的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所以基本上是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去思考別外一件事情的。這個時候可以讓大腦處在自由放松的狀態,實際上是給大腦放個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信息嚴重過載,頭腦中的各種信息紛繁紊亂,很多信息堆積在頭腦里,沒有時間處理。當我們真的給大腦放個假的時候,大腦就脫離了我們日常的思維模式的限制,脫離了日常煩躁情緒的限制。潛意識這個時候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時候,有些事情解決不了,并不是因為一定這件事本身有多復雜,也可能因為受到了我們思維的限制,沒有找到正確的出路,當我們完全讓頭腦放假的時候,執著的固化思維模式就往后退了一步,潛意識跳了出來,卻輕而易舉地找到了一條解決方案,把事情解決掉了。這也是經常有的事情。
就如同,我們的大腦可能會從死胡同中退了出來,可能會把原來被自己的思維模式隔絕的信息的聯系找了出來,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讓我們產生很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