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薛兆豐說:“經濟學是一種幫助你成為明白人的智慧,它是觀察世界的視角和態度。”
上學期間,最感覺到頭疼的就是經濟學,看到那一條條曲線,一個個晦澀的理論,就覺得一個頭有兩個大,那時候純粹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那些理論知識,從來沒有想到和生活聯系起來,也沒有想過,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經濟學。
舉個例子,假如經過一上午忙碌的工作,你感到非常的餓,同事給你帶了3給包子,你吃第一個的時候覺得超級好吃,吃第二個的時候就覺得沒有第一個好吃,而且也差不多飽了;礙于同事的面子,吃到第三個的時候你會覺得非常難受。
而這個很普遍的日常事件,在經濟學中就可以用“邊際效用遞減”這個概念來解釋。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遞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其他商品或服務消費量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不斷增加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消費量,消費者從每增加一單位該商品或服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漸遞減的。 當我們了解了經濟學,就多了一種看世界的角度和思路,也會幫助我們開闊視野。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在日本被奉為經濟學入門的經典讀物,從出版到現在重印30多次。
書籍作者宇澤弘文曾執教于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劍橋大學等著名學府,影響了大批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阿克洛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尊其為師。
作為享譽世界的經濟學家,他曾擔任國際計量經濟學學會的主席、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美國經濟學會外籍名譽院士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被稱為日本最接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
這本書中,作者系統地回顧自亞當?斯密以來對經濟學產生重要影響的經濟學家和理論流派,像是帶讀者走在了一幅經濟發展的地圖上。而宇澤弘文則化身成經濟史導游,僅通過14萬字就簡潔明快的總結了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發展歷程,帶我們走進了經濟學家的世界中,徜徉在經濟學知識的海洋中。
為什么經濟學如此令人著迷呢?
原因之一大抵是因為:經濟學一方面將人類經濟行為作為直接研究對象,揭示隱藏在現實經濟現象背后的各種因素,歸納經濟社會的基本運行法則,另一方面也有消除貧困、糾正不公平現象、穩定物價、發展經濟等實踐性目的。 尤其是對于消除貧困、糾正不公平現象等現實問題的理解方面,吸引了大批經濟學家投身其中,想改變貧富差異過大的現狀,盡管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依然沒有被完全解決,但隨著理論不斷發展,面對這些問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
在馬克思的理解中,貧困不是個別、偶然的問題。生產和交換的制度條件決定了階級的對立和矛盾,必然導致貧困。 將資本主義經濟看作一個歷史過程,以及用剩余價值和剝削的概念來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這兩點可以說是馬克思對經濟學的巨大貢獻。 經濟學大家凱恩斯說,經濟學理論并不是一些現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結論。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于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
經濟學是一門考察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間配置稀缺資源,從而以最高的效率達成目標的學問。 有些問題始終存在,但不代表我們的研究就沒有意義,正是經濟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和時代才越來越成長與進步。
總之,《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這本書就像是一部全球“近代經濟學通史”,帶我們游覽在經濟學大家的世界中,了解他們的思想精華,用經濟學的視角看世界。 經濟學家的終極目標,就是了解人間疾苦,摸索消除貧困的方法和策略。而我們也可以站在經濟學家的肩膀上,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