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詞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就說過:“福兮,禍所依;禍兮,福之所伏。”意思就是,“?!焙汀暗湣辈⒉皇墙^對的,在幸福的背后,可能正隱藏著禍患,而現在的災難和不幸,可能在將來帶來好運和機遇。
從大量的典故和詞語中,我們看到“福”和“禍”在古人心目中相當重要。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不管是福是禍,都要有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則反映了古人迷信的禍福觀,意思是福不會連續到來,禍則可能不止一次。
這個詞最早見于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p>
但更早的意思則來自漢代劉向《說苑·權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币嘧鳎骸案2恢刂?,禍必重來。”
【流傳故事】
這個說法的廣為流傳和紀曉嵐有關。
紀曉嵐書法絕妙,每到春節,紀家大門張貼的春聯總是被人偷偷揭去,因為紀曉嵐的墨跡太珍貴了。強行阻止吧,不大好看,可是過年又不能不貼對聯。
紀曉嵐靈機一動,寫下一副對聯:上聯“福無雙至”,下聯“禍不單行”。命仆人貼上,仆人直咧嘴,見紀曉嵐堅持,只得貼到了大門上。
這副對聯字跡絕妙,可沒一個人來揭,過年誰也不想沾晦氣。第二天,紀曉嵐提筆在上下聯各添三個字,對聯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人關于禍福的觀念,認為禍比福要多?!案o雙至,禍不單行”明顯是迷信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