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一楠有點“寒涼”之感,傷春悲秋的情緒逐漸彌漫……
也許,是近來常聽張愛玲的《紅玫瑰,白玫瑰》、《傾城之戀》、《小團圓》等等小說的緣故吧。
張愛玲,民國才女,著名的成功的愛情小說作家,但卻不是愛情的成功者。一生寫了無數的可歌可泣的愛情小說,自己的一生卻十分凄苦悲涼,令人心疼悲憫。
原來,弓一楠看過一本《三毛傳》,看過幾本瓊瑤的愛情小說。但是張愛玲的一直都沒看過。據說三毛曾經寫過一本《滾滾紅塵》,后來拍成了同名電視劇,曾經風靡一時!就是以張愛玲的經歷為原型寫的。
三毛和張愛玲,他們寫的張愛玲為原型的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非常感人,令無數的影迷、歌迷和張迷們,感動的涕淚交加的!弓一楠聽張愛玲的小說,也是如此。但是《小團圓》,卻揭開了故事最后的“神秘面紗”。
《小團圓》是在張與當年的相關人員都已經作古后,由朋友的兒子幾經曲折,從父母與張多年的書信和張與某出版社的投稿交流記錄中,判斷張的真實心愿后,決定出版的。
這本書屬于“自傳體小說”,寫的是她與年輕時的愛人、后來的仇人胡蘭成的愛情故事故事。更接近真實情況,雖然手法很特別與復雜。
背景是當時有人想為張寫“傳”,這個人又是當時與胡走的很近的女人。為了防止“走形”,張決定自己寫。想的時間長,幾個月就完成了。
張胡年輕時那兩、三年轟轟烈烈的愛情,甚至驚動當時的兩岸三地,無論他們的愛情故事,還是張愛玲的作品與個人,都是當時受公眾關注的。
張后來凄涼的躺在家中死去,被發現時,她的床邊放著《小團圓》手稿,而且寫著:見者銷毀。
弓一楠想不明白:張愛玲那么才華橫溢,很年輕就出書成名,為啥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好一些?為啥非要那么“凄涼”?
如果她可以雇一個保姆,也不至于身子涼了都沒人知道吧?也許她不喜歡交際,不喜歡身邊有別人……
也許跟她幼時父母離異,缺乏親情有關吧?她不在親生父母身邊長大,管自己的父母叫“二叔、二嬸”。繼母進門不久,她被父親毒打。找機會從家里逃了出去,投奔母親,得以求學。雖然再后來母女關系很不好。
好在她后來有一些很要好的朋友,在她出書和生活及心情上,都有許多的幫助和扶持。
愛情,處理的好,是“心靈的滋養”。處理的不好,就是“毒藥”。影響和傷害一生。親情,也是如此。張愛玲的經歷,充分證實了這一點,而且并非特例。而友情,更不例外(江歌案充分佐證)。
愛,就愛的轟轟烈烈,不顧一切。"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尚猶言在耳,胡卻又結新歡。而且還得告訴張。恨,就恨的咬牙切齒,老死不相往來——贊成!愛也是需要勇氣與骨氣的!這就是張愛玲的愛情、一生。
也許是造化弄人,為什么偏偏讓她遇到胡蘭成那個拈花惹草、風流成性的漢奸渣男呢?因為,他懂她。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左不過一個“情”字難抵擋。
胡利用職務之便挪用資金給張——讓她補報母親的恩情。大概是對她最現實的理解了!
后來與賴雅的相知相伴,更多的是對孤寂的靈魂的一種撫慰吧!可惜賴雅走的早,46歲又走上了人生孤旅。
或許萬般皆因命,半點不由人吧?
弓一楠想著民國才女張愛玲的愛情故事,想著她的一生,不免悲天憫人的同時,反思著自己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