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琴韻悠然? 琴韻悠然? 今天
人類遵循著由鮮活,平靜,衰退到滅亡的規(guī)律,不停地的輪回著,究其過程,對于每個人來說,好比必經之路。
鮮活的階段,有父母,有姐妹兄弟,有人滋養(yǎng)且生命力旺盛;可最悲催的是,身體機能衰退卻偏偏無助,進入人生的死胡同,人生灰暗 無助 可怕。每個人都躲之而不及,幸福愜意者少之又少,一代又一代重復著,卻麻木不仁。
天天看著弱勢群體,想著馬上就要來臨的遭遇,我有太多的話想說。
? ? ? ? ? ? ? ? ? ? ? ? ? ? 出租屋里的老人
同學住在一片出租建筑群中,我常常去她那里。
前天晚上,我從她家出來剛要出巷口,一位六十歲左右的老大姐,摸摸索索地走近,看樣子眼神不太好。我用手機給她照著,把她送到要去的地兒。
從她的講述我明白:她是要去兒子家,老伴剛走,自己在家實在怕得很,天天去兒子家過夜,老人一共兩兒子,輪流住些時日。她越說越激動,有點泣不成聲。
她說,我和老伴一共生兩兒子。老伴是退休老師,靠著他的工資和打工我們給大兒子買了樓房,成了家;去年又給二兒子買了樓房和小車成了家。欠了三十萬元的外債。
一個掙工資的人,面對龐大的債務,六十六歲的老伴更不敢松懈了。一天工不舍得誤,盤算著不想給孩子們加負擔,剛剛成家沒有基礎。沒想他早已有了病,出事那天,他堅持干活,手捂胸口昏倒在地。
弄到縣醫(yī)院,醫(yī)生讓去市醫(yī)院,去了市醫(yī)院,醫(yī)生讓去北京。就在去北京的路上,老伴咽了氣。她哭著說,老伴一天休閑都沒有,雖然退休卻更加勞累,一直到誘發(fā)心臟病,沒說一句話,沒有享受一天福。
就這樣一個本不該消失的生命消失了。剩下老大姐一人,人財兩空,自己背負著外債。每天看著黑洞洞的家,害怕之極,只好試探著媳婦的眼神,輪流寄住在兒子家。
人都說,父母的家是兒女的家;而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從老大姐的畏畏縮縮的表情就能看出來。
無獨有偶,另一個出租屋里的六十六歲的一位阿姨,帶著老伴去看醫(yī)生了。
事情是這樣的,她指著自己的老伴罵道,死老頭子真是活該,我伺候兒媳月子,后來照顧孫子回不去。他自己不好好吃飯。那天被我撞見,跟前一袋子餅干,一袋子蘋果,還有半瓶白酒。天天湊合,不鬧病才怪。
我現(xiàn)在顧不上孫子了,兒子生氣地說,我爸那么大個人咋就不會照顧自己?連個飯都不做,還要鬧出病來,真是的。
阿姨輕描淡寫,卻發(fā)人深省,人活得是精神支柱,沒有了另一半,只剩下了茍且。年輕人們呀,何時能懂得父母的心意,作為父母的何時能有自己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一個熟人的遭遇
“六一”前夕,女兒的自行車壞在校門口,我用晚上的時間去推,前胎爆裂。記得巷口有個修車師傅,一直十來年的時間,可是現(xiàn)在不在了。
女兒說她認得一個修車師傅的家。我們決定找去,想讓他連夜修理,在東拐西拐,左轉右轉之后,我們來到他的家。
進得屋里,我才發(fā)現(xiàn),他正是我說的那位師傅。他的媳婦正是我的嫂子的閨蜜
在印像中,修車師傅特別愛說笑,天天長跑晨練。修車手藝很好。當我再見到他時,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徹底沒了之前的樣子:臉色臃腫,腿像柱子,行動時像灌了鉛那樣艱難。他的眼睛腫的只剩下一條縫。
我說明來意,他卻聽力不好。再三交待才明白。他已經不修車子三年了。
我問大姐哪去了?他說在北戴河給女兒帶孩子已經八年了。
我啞然,他的那雙樹皮一樣的手怎么做飯?八年的時間夫妻分開,只為給女兒帶孩子。
聽說女兒靠的是研究生,后來成了博士后。
可我覺得你女兒是什么不要緊,為了自己生活的方便,把父親孤獨地扔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心里安然嗎?人自私與否與文憑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 ? ? ? ? ? ? ? ? ? ? 中國式的父母
表面上看來,好像兒女不近人情。其實他們從生下來,就是一張干凈的白紙,在上邊畫什么樣的畫,寫什么樣的字,全由父母決定。中國的父母就是奴隸式
的父母。愛孩子愛到,全權管理。不培養(yǎng)他們的吃苦精神。管了一代,再管下一代。完全失去自我,
教會他們自私,享受以外你就是自討苦吃。
其實有的孩子是很懂事的。我的兒子自己買車,自己交付房子首付。上班的同時還間或給我提貨,在中學乃至大學,就學會了自己拆洗被褥單子,自己洗衣做飯。從小自立。我明白我不可能陪他一輩子。
事實上不少的孩子大多是被溺愛慣了的。因為從父母那里得不到錢,打罵父母的人有多少?那是一種教育的缺失,最后自食其果。為啥在教育方面不授之于漁呢?
尤其是在人生后半晌,你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孩子還在你一手營造的暖窩里啃老呢,他不會照顧你,也想不到。那么你的必經之路,是很可怕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