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
今天閨蜜跟我討論“遇見自己”,不惑之年的我仍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夢想及如何“遇見自己”
就在此時,初冬寒夜,冷雨敲窗。忽聽余光中先生駕鶴西去,心頭不禁一動,聽聽那冷雨。
初讀先生,不是鄉(xiāng)愁,不是詩,不識先生。
三十多年前的鄉(xiāng)下,我大約八九歲的樣子,那時的孩子除了課本,沒有多少寫著文字的東西可讀。一張殘破的報紙,都會拿來反復讀上面認識的字。
恰好就是那么一張報紙。
我看到了簡簡單單的六個方塊字。
杏花。春雨。江南。
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幼小的心靈大約是產(chǎn)生了自己也不明所以的震撼,竟然有這么簡單的直擊心靈的美,文字之美!我想從此我愛上了杏花,愛上春雨,愛上了我根本不知道在哪里的江南。
反復讀那一小段節(jié)選的《聽聽那冷雨》似懂非懂的自以為是的感知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愁渲染和文化情感的傳播。也許那時,我便有了一個連自己也不知道的遙遠的夢想—江南。也在那時,我記住了一位帶著鄉(xiāng)愁的名字—余光中!
后來,一直上學,卻甚少讀我自己喜歡的無用之書。
再后來,背井離鄉(xiāng),在離家2000公里的深圳安家生子,也有了或濃或淡的鄉(xiāng)愁。對于一向沒有夢想的自己,我曾以為南國之鄉(xiāng)便是我此后的安居之地。江南夢也漸漸被掩埋在日常的瑣碎之中。
后來,因老公的工作關系,我們舉家遷到蘇州。那年春天,我坐在深夜的開往蘇州的火車上,外面漆黑一團。我的內(nèi)心突然蹦出來那幾個曾經(jīng)震顫我心靈的文字:
杏花。春雨。江南。
我來了,江南。這是我的一個遙遠的夢想呢。遠的如同童年時代我心里的江南。
余先生說,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
原來我也是有理想而且沒有放棄的人呢!
今夜,冷雨敲窗。我在手機上敲擊我們的方塊字。敲擊遇見童年和此時的自己。
今夜,再讀《聽聽那冷雨》,依然是鄉(xiāng)愁的味道。先生,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
2017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