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2月份,我就出去做了兩場分享,大部分時間都在上海,寫作、看書、采訪,還有陪劉先生。
上海的冬天來了,我陪他逛街買衣服,在門口,他看到一件外套模特穿特別好看,就提出來試穿一下,效果還不錯,但他沮喪地問我:“為什么穿我身上和模特身上不一樣呢?”
試完外套和牛仔褲,感覺都很不錯,他開始試衛衣和毛衣,這一段快把我樂死了,太顯胖了,應該是真胖,穿在他身上莫名有一種喜感。
最后,他直接放棄了,我開玩笑:“衣服也盡力了。”
然后,我們買了外套和牛仔褲走了,不算便宜,但我覺得還好,又不是天天買衣服。但他一路上說去優衣庫也能挑到類似的衣服,下次還是不要在這樣的店里買了……
我調侃他:“你能不能出息一點?”
他弱弱地反駁:“你給我時間讓我習慣一下嘛。”
我覺得人越在乎什么,老天爺會給他一個“驚喜”。我從小就很會花錢,家里落魄時也是初中了,我的消費習慣早已養成,這么多年,本質上沒有變過。
可想而知,這對劉先生沖擊有多大,剛開始戀愛時,他甚至懷疑我“敗家”,糾結了很多次是否要分手。在提了多次建議后,他發現作用有限,反而自己的底線一直被突破。
現在,他只要求自己了。
關于消費觀念有一個前提,我們不認同對方的消費觀念,但需要彼此接受與理解,這和成長環境有關,在家庭重大消費上,大家會各退一步,他大方一些,我節約一些。
還有,我們兩個人,單獨都能很好地養家,大家就不會在買東西這樣的小事上計較了,當成一件好玩的事情,逗逗對方。
02
周末,我和劉先生去看電影《狗十三》,取完票,我傻眼了,他定的前后排。
我問他怎么考慮的?他才反應過來,純粹因為專業習慣的慣性(電路版圖的匹配性考慮)。
我竟然無言以對。
很多人都誤以為劉先生是IT男,寫代碼的,真不是,他更像設計師,畫圖的。
他搞芯片研發,一說起他專業就停不下來,拉著我聊到半夜2點。他的思維方式比較開闊,不會只局限于他做的那一點東西,他會給我講整個大環境,到底硬件技術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每次聽他講,我都覺得好厲害,時而沮喪,時而熱血沸騰,更加的愛國了,發自內心,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我不懂他的專業,但就這一點,我都會一直很欣賞他。他因為職業慣性做的一些沒那么情商高的事情,我也覺得很好玩了。
03
每一個夜晚的航班,都有一個等我的人。
平常我出差,劉先生不會送我,但是只要是晚上的車,他都會去接我。一開始我會覺得麻煩、浪費時間,可是兩個人在一起,不就是做一些“無聊”的事情嘛。
當飛機落地,一想到外面有一個人在等著你,我的心情就會變得很美好。
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因為這樣一件件美好的小事,感情才越來越好的。
04
在北京,我去大哥家吃飯,我發現大嫂又瘦了,問她怎么啦?
她笑著說:“你們懂得,還不是被xx(大哥)氣的。”
我和小二嫂(比我小7歲)當然懂得。
他們兄弟三個,有一點非常像,特別喜歡講道理,邏輯又清晰,一定要講對錯。他們難道不知道:“不要和女人講道理嘛。”
有一次,二哥和二嫂吵架,都沒事了,他還是說,“講清楚事情的對錯,這是我們工科生應該做的。我幫你復盤一下整件事,事情就是…….(此處省略1000字)。”
總之,他是對的。
現在,劉先生給我講道理,我也不生氣了,那是因為可以當素材。有時,我想寫一個話題,自己想的很好,但不知道反面的觀點是什么,就拉著劉先生討論,他肯定能夠挑出漏洞來,促進我思考。
后來,他也發現了這一點,再講道理,就沒有那么有熱情了。
可是,大部分人又不需要寫作,家里有一個經常講道理的,就是很氣人呢。不過大家一起吐槽一下,就沒事了。
大哥買了一本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正在認真看,還做了筆記。
可是大嫂說,他會用書中的觀點來證明自己呀?哈哈。
這到底是他們家三兄弟的特點,還是工科男們的通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