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三個陷阱識別vs兩大選股法則
在有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中,如何進行股票投資,從而打破七虧兩平一贏?其實本質上而言,在大周期內,價值投資仍是首選之道。
首先我們說說常規投資者選股的方法:
- 小道消息法:聽從各種小道消息,包括股評家、朋友推薦、追漲殺跌;
- 所謂的價值投資法:自認為市盈率較好,企業盈利不錯,挑出自己感覺靠譜的股票。
我們先不在理論上反駁上述方式的好與壞,但想舉例說明上述方法的正確操作方式。
我們眾所周知,騰訊旗下的微信,擁有活躍用戶達到8.3億。請問你聽了這個消息有什么反應?我復盤一下我們從淺入深的思考方式:
- 哇塞,微信用戶8.3億,真牛;
- 8.3億,中國人口15億,差不多是一半多的人在使用微信了;
- 8.3億,中國人口15億中的青壯年估計也就是這個量,基本上會用智能手機的估計都在用微信;
- 8.3億,中國人口中有掙錢及消費能力的人,都在使用微信了。
- 能擁有如此聚集人群的產品的公司,前景肯定很好,股票值得購買。
如此,你會發現,擁有解讀新聞及消息的能力,其實才是成為“聽取小道消息”的境界。如果沒有解讀分析能力,所謂的消息不過是“左耳進右耳出”的消息,而并不會成為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當然,騰訊從十多年前剛上市的4元,截止今天前復權達到1200多元,在短短十來年的時間漲了300倍。這并不是憑小道消息就可以判斷的,我們仍需要回歸到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坦白講,也就是巴菲特成功后才為世人所知。否則,在中國特色的股市中,許多人對于股票進行價值投資是嗤之以鼻的。)
既然價值投資是王道,我們就要明白價值投資中的陷阱及對策。價值投資的前提是,對于公司的基本面進行分析,而對三表(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是有一定的閱讀分析能力的要求的。(對三表根本不在乎而只是選擇小道消息法的投資者,請繞道)
陷阱一:應收賬款增幅 > 營業收入上升幅度
某家家電企業,于2015年銷售(押貨)100臺,實際銷售20臺,產生了80臺的應收賬款;于2016年,銷售(押貨)150臺,實際銷售了30臺,產生了120臺的應收賬款;于是在2016年的綜合損益表上,銷售一路高歌,去年銷售100臺,今年銷售150臺,實現了50%的銷售增長。事實上所有的貨并未銷售,也未能轉化為銷售收入。
結論:如果某家企業,連續兩年應收賬款增幅超過營業收入上升幅度(絕對值,即數量或者金額,而非百分比),那么證明銷售并未有真正的增長。此類公司應該謹慎投資。
陷阱二:存貨增幅 > 營業收入上升幅度
同如上述例子,如果2015年,生產100臺,銷售20臺;2016年,生產150臺,銷售30臺;銷售增長率(30-20)/20臺=50%;但關鍵是,庫存由原來的80臺,上升到了(80+120)=200臺。
結論:如果某家企業,連續兩年存貨增幅超過營業收入上升幅度(絕對值,即數量或者金額,而非百分比)。那么證明此企業,有可能正在進行無序生產,銷售無法承受,產生庫存堆積。此類公司我們應該特別小心對待。
上述兩個陷阱,常存在《綜合損益表》中。 目前,上市公司的年報中三表,基本上均是將綜合損益表擺在三表的第一位,其原因,就是可以將數字做得漂亮。而我們大多數的投資者,都只是有“表面閱讀綜合損益表”的能力,相對也容易中招。
陷阱三:流動負債遠大于流動資產
此陷阱,可比較容易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判斷,流動負債是代表短期要償還的債務,而公司的流動資產為短期可以變現的資產。如果流動資產,遠低于流動負債,那么無論這個公司的營運效果及效率如何,一旦出現“擠兌”的情況,此公司除非可以再借到債務進行還債,拆東墻補西墻,否則,只能宣布破產。
所以,對于此類公司,我們的建議是,遠離此類公司。
注意,這里說的是流動負債“遠大于”流動資產。不同的行業,負債和資產的比例會有所不同。像銀行或地產類企業,流動負債就會大于流動資產。只有“遠大于”這個風險性才是難以預估和控制的。
講完上述三個陷阱的識別規避,接下來我們講兩大選股法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