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許多人與我一樣,在進入大學之前,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向往的是擺脫成摞成摞的試卷,三點一線的枯燥,和壓在肩上讓人無法喘息的希冀與未來,然后走向心中構想出來的自由,遨游在廣闊無垠的大學海洋,無拘無束。沒有父母在耳邊嘮叨;和四五個朋友high到天亮;正大光明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吃遍所在城市所有的美食;閑暇時,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看一場期待已久的演唱會;突然學心大發,設立學習目標,制定起一系列的學習計劃,敦促自己要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或是泡在圖書館,沉迷書籍與文字,在不上課的時候一整天都為書中的人物悲喜憂愛。
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高考失利的我最終去了與自己的目標相差甚遠的學校,我甚至從未想過未來我會在這個城市,這個學校,度過我一直以來最盼望的大學生活。終于明白,“盡如人意”是個多么遙遠而縹緲的字眼了。
我是個樂天派,常常用積極的話語來安慰自己,即使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生活處處充滿傷心與絕望,可我依然要面朝太陽,微笑著向太陽問好。”“管那么多干嘛,愛我所愛便好。”“世態炎涼,隨遇而安”……這些都是我在心情沮喪時給自己加油打氣的句子。句句看似真理,然而心中壓抑的情緒越積越多,發泄不出,反倒成了一種病。
大學中的人,校友也好,班級同學也好,甚至是朝夕相處的舍友,也都不似中學那般善良與單純。有些人仗著家境尚可,目中無人;有些人,自私又勢利,為了不讓自己吃虧,惡語相加,自己也覺得說得過分了,就打著自己是開玩笑的幌子,反咬一口,說你真是個開不起玩笑的人,要求別人時理所應當的樣子,卻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哪怕一丁點時間去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我知道,有些正當權利與義務是要維護,有些底線是要堅守,但這些都不代表我可以為了不讓自己的利益受損而去打壓別人。有千千萬萬種方式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但并不是言語尖銳刻薄就是最好的方式。這種人都會讓我覺得難以相處,心生厭惡,慢慢遠離。
可我不是圣人,無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圍的環境怎么樣,周圍的人是什么樣不可能不影響我,就像有人拿把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你還會對自己說可能他有什么苦衷才會選擇這么做,他內心深處一定是個好人?而不是反擊?可一旦反擊了,自己也成了那個自己也不喜歡想樣子了。
我曾渴望長大,卻在長大的邊緣畏懼腳邊看不見的濃霧彌漫的深淵。
改變得了什么呢?沒什么。只有自己而已。試著去忽視身邊不討喜的人和事;試著找回自己最純凈的初心和模樣;試著去追求更優秀的自己,打破來自物質的魔咒和枷鎖。
畢竟生活面前,還是有要面對的骨感的現實和要擁有的豐滿的理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