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養的不是一只貓,而是我的兒子。
我從17年4月領回的小九,從下決定到購買到說服男友只用了2個小時,且當晚我就領回了家。家里什么用品都沒有,只有貓舍送的貓糧和貓砂、貓砂盆。
小九來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個誰也抓不到的地方躲起來。而我在它躲起來的這幾天瘋狂的補習養貓知識和購買貓咪用品。
再沒有提前了解養育知識的情況一般都會出現意外,果然,沒幾天小九就得了貓蘚。
我著急的去問貓舍,貓舍給我的回答是,母胎帶的。商家永遠在你購買的時候殷勤,購買后提出一點問題都認為你在找茬。
我只能在豆瓣尋找貓友,加很多貓咪微信群。嘗試了很多偏方無效后,最后還是去了醫院,治療了2個月,終于痊愈了,但我和男友身上卻多了好幾處蘚。(無奈而寵溺的笑)
我一直叫小九為“崽崽”,這是我們那得方言,是兒子或女兒的意思。小九每次聽到我喊它的乳名,都會回頭看看我,我想它只是聽到了,它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小九膽子很小,警惕心也很強。每次有什么聲音出現都會炸毛從而飛奔回“避難所”,留下我和男友面面相覷。這種情況到現在都時常出現,而我們已經學會“嘲笑”它了。
幾乎養貓的人都患有一種“戲精”病,“我家主子今天沒有迎接我!是不是心情不好了?”“我昨天和我家貓說我要生寶寶,我家貓眼瞳立馬縮成了線看著我!”“哎呀,我家貓睡好久啊,是不是生病了”諸如此類。
我也有,我在國慶期間送小九去寄養的時候,哭的稀里嘩啦。心里極其舍不得和不放心。
后來發了一個朋友圈,說體會到幼兒園的小孩去上學的時候趴在校門口柵欄上哭的家長心態了。我的母親在下面評論說,我送你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是這樣。
每一個沒有育兒的女性,都會把養寵物當成育兒演習。
小九現在1歲3個月了,體重8斤半。我不再每天擔心它的飲食問題,也不再勤快的打掃衛生防止它患皮膚病。
唯一還在緊密關注的就是男友和小九的互動,因為男友每天和小九要有一次愛的抱抱,可小九并不情愿,所以每次我都在半笑半罵的搶過小九,幫助小九解放“自由”。
我在最近的生活中體會到了幸福,這個詞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活中很少出現,且沒有一次持續很長時間。我想,我學會了體驗生活。
即使,我還不夠“優秀”。剩下很多任務沒有完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