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只有老媽會記得自己的陰歷生日,我自己也在這么多年粗糙的生活中,只記得身份證上陽歷的生日了。每年七夕的第二天,這個時間點,也算是很好記。但有時候,自己也要經過確認。
傳統的儀式,一碗荷包蛋的面,代替了平時的早餐。不用說,這里面都是老媽的愛。昨天下班經過巴黎貝甜的時候,辰辰說要吃蛋糕,我們已經提前帶了一個回家,吃過就算了。自己的可以無所謂一點。
下午與三姐確定周五要不要一起回義烏的時候,她與我講,姑媽去世了,表姐中午打電話給老媽說的。
陷入難過,沉默,悲傷中。
前段時間,辰辰一直要讓我講我小時候的故事,我才與她提及那段,每年暑假雷打不動去姑媽家短暫小住的生活。
姑夫帶我們去小溪里抓魚,去河邊玩水。
那記憶中的老房子,院子里的鄰居,長發公主的電視劇,走廊里的閑聊,還有一群孩子在二樓床上嬉鬧,時不時還與我表姐家的兒女爭論,到底是姑媽更親還是外婆更親。
而最最難以忘記,再也回不去的,是那碗手工面留在我生命中的味道。每年過年,去匆匆看一眼姑媽,其實我很想,告訴她這一點,在我有生之年,這一種味道,是獨屬于她的,再也沒有人可以做得出來。每年看著她一點點老去,我知道,這個味道只能存在記憶中,只能在未來反復被提起,被思念,卻再也回不去。
我很多次與老媽提及過,其實原料很簡單,我們家也都有,小時候我們也常做,現在也偶爾會做,就一種葉菜,加上手工打制的面條。非常簡單卻無比美味,是很難形容出來的具體感覺。只有我自己明白,那種味道,嘗過再多,都不是姑媽那時候做出來的味道,她做的,一定比我之后這些年吃過的更美味。
這么多年我也沒想明白,這里面到底會哪點不一樣?我也知道,哪怕姑媽在世,哪怕時間再往前倒退10年,姑媽還能親自動手,就是同一個人同一個地方,也未必還能還原當時的感覺。
記憶與感覺,就是這么奇怪的東西。姑媽代表了我曾經一段難忘的孩提記憶,代表了一種超越血緣純付出的愛,在我的童年,給過我曾經無比幸福的經歷與擁有。
姑媽今年85歲,并非奶奶親生,但與我們的關系,卻無比的親密。表哥表姐的關系也非常近。小時候,其它姑姨家,我都沒有短住的經歷,但直到上初中,每年去她家,卻是雷打不動的。
奶奶在世時,她也是對奶奶非常好的。這是我們一直感念的,所以我們也會非常愛她,喜歡她。
而今,姑媽離去,那個村莊,再也沒有她的身影,所有的思念與回憶,只能放在心底的某個角落,而無法在現實中找到一個可供安放的地方。
讓我靜靜地流淚,讓我默默地祝福。
您老人家,此生,都在付出,離去,也是一種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