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父母需要學習
有人可能會問,作父母需要學習,難道生孩子還要學習嗎?
生兒育女是一個自然過程,不只人類,凡哺乳動物都會生產下一代。飲食男女,結婚生子,確實沒有什么可學的。
但生了孩子之后,就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怎樣讓嬰兒吃好,喝好,玩好、睡好就罷在了父母的面前,現在這方面的知識多數情況下都是長輩,也就是父母的父母教給新晉升的母親的,或者是祖父母幫助完成的。其實這些老人的這方面的知識,也是他們代代相傳的知識。并沒有經過總結提高。方法各個? 有異。但總比并報當父母什么也不知道。兩眼一摸黑要強很多了。其實這方面需要學的東西就很多了。孩子不會說,不管是餓了、病也、疼了、癢了,只有用哭聲來表示,其實想表示的意見,哭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沒有經過學習,只能慢慢體會,等父母體會的差不多了,孩子也該長大了,會說話了。如果當父母的學了這方面的知識是,養育起孩子來,就會科學,順手的多了。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會說了會跑了,但問題就更多了。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么辦?不好好睡覺怎么辦?不合群怎么辦?挑食怎么辦?不上幼兒園怎么辦?總愛說臟話怎么辦,總愛和父母對著干辦?愛撒謊怎么辦?還有不知多少個怎么辦困擾著眾多的家長。讓很多的家長苦惱不堪,束手無策。
孩子長相大了,該上小學了,問題也會跟著出現,一點也不比小時候少。不愛上學怎么辦,不合群怎么么辦?不愛學習怎么辦?偏科怎辦?不寫作業怎么么辦?不愛運動怎么辦?迷網游怎么辦?早戀了怎么辦?厭學了怎么辦?
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一個一個的怎么么辦,不停的、不斷的、持續的跑到父母的面前,等著父母加以解決。這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三字經中說:子不教,父之過。這方面的教材,古代的有啟蒙的三字經,弟子規之類。在一定的道理,但有些觀點也不盡科學,失之簡略。外國的有盧梭的愛彌兒、還有愛的教育等。中國這方面的著作很少。
要些學校開設過家長學校,每年那么一兩節課,也是很不夠的。其實,要作好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作好家長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是真真切切的。家長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榜樣。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就需要家長學好教育孩子的知識,要知道,這方面和其它任何知識一樣,是需要學習的,并不會無師自通的。
魯迅先生在1918年所寫的隨感錄二十五中曾寫道:前清末年,某省初開師范學堂的時候,有一位老先生聽了,很是詫異,便發憤說,“師何以還需受學,如此看來,還? 該有父范學堂了?”這位先生,便以為父的資格,只要能生。能生這件事,自然便會,何須受教那。卻不知中國的現在,正須父范學堂。這位老先生便須編入初等第一年級。
這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更要每一個父母行動起來!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