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這個暑假,就是不想“見人”。
初中的好朋友喊我出去玩,不想去。
高中的好朋友高考完想放松,喊我出來聚聚,不想去。
我只想一個人待著,不想聚一聚,聊一聊,沒什么好聚和好聊的。
我的心里,直覺就是這么想的,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明明之前大家還是很好的朋友,可是現在無論是交情很好的,還是一般的,我統統都不想見,婉拒各項活動,更不會主動提出見面。
我可能就是漸漸的更喜歡一個人待著吧。
總有種不安全感,總覺得現在再好的友誼會在某一天變得淡了。
還不如現在就一個人待著,過好眼前的生活。
不見面,便不會有比較,便不會難過。
說實話,不想見面的原因,還有覺得自己并沒有比從前變了多少,希望朋友眼中的我是煥然一新的,而現在的我,還達不到這標準,只好默默努力,在達標以前,避而不見了,也很像那句“很多人還是相見不如懷念”吧。
我不想,也不敢和很多人深交,我感覺自己越長大,膽子越小。
記得《我的前半生》里羅子君離婚后去鞋店當營業員,賀涵對她說
“你是去工作的,不是去交朋友的,如果交到了朋友,可以說是意外的驚喜,如果沒有,那是正常的。”
這句話也適用我的暑假打工,我只是兼職個暑假工而已,沒必要和里面的每個人都刻意相處的很好,即使你有這個心,人家可能也無這個意。不卑不亢才是處世最好的態度。
不過還是遇到了兩三個還算聊的來,愿意和我聊天的年輕老師,已經很滿足了。
在輔導班的前臺打雜,來接孩子的多是父母爺爺奶奶,也有哥哥姐姐。有個小哥哥抱著小侄兒等他的妹妹下課,看得出他很有耐心,也有愛心,和小侄兒玩得很開心,小侄兒一直要抱抱,要坐小推車逛逛,小哥哥就一直抱著他玩,或者推著小車在樓層里“游蕩”。一點也不著急或者嫌煩。
對這個小哥哥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再者同齡人很少,也會覺得有些難得吧。
小哥哥一次指著宣傳單上的課程問我“你們這高中課程也在這補嗎?”“我不知道誒,你問那個老師……”我的心里在嘀咕:難道他還在上高中嗎?這么小?后來聽他和其他人的對話,知道他今年高三剛畢業。噢,原來比我還小一屆,本來還以為比我大呢。他又問我是不是也是高三剛畢業,我說我大一都上一年了。
過了幾天,小哥哥又來送妹妹上課,其間問我去年考了多少分,考在哪里,我據實說了,小哥哥說很厲害,我也只能微微一笑,說“還好吧”。
后來也就沒有聊天了,也許他覺得我的學校比他學校好,不好意思主動找我說話,而我是想保持距離,我不想和陌生人過近的交流,更不想和異性,熟了后必定會交換QQ微信等,以后也會一直都知道彼此的動態,我不想這樣,我在這只是短短兩個月都不到,每周見到兩次,每次不過一兩小時,也就說上幾句話而已,不想把他發展成繼續往來的朋友,盡管我覺得這個小哥哥還不錯,但是短期的交流不足以大致認識一個人,我不想節外生枝。
我想在打工結束后,“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蔽蚁肴松鷷愤^無數地方,和無數的人泛泛而交,留下短暫美好的印象,然后路過,各自繼續行走。孑然一身卻又灑脫自在。
另一方面,也是我一直以來人際交往的弱項,我不知道該怎么和異性相處,即使只是普通朋友那種。從小我就是內向,不愛說話,因而朋友也都是女孩子,沒有什么男閨蜜,偶爾有一兩個話說的稍微多點的男孩子吧,有時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喜歡人家,一點喜歡都沒有的玩的好的男同學,真的很少,或者沒有。
我是臉皮很薄的女孩子,也怕別人說閑話,而且自己也一直不自信,沒有勇氣和底氣主動和男孩子說話。
我覺得自己的性格是有點孤僻的,不喜歡很多的人際交往,圈子很小,干凈就好。
小哥哥和前臺老師們或者家長聊著天,我就低頭玩手機,表現得置若罔聞,我是來打工的,不是來談戀愛的,我只想專心的做事,我想我們還是止步于泛泛之交為好。
其實我心里明白,他之所以和我聊幾句,無非是想打發等待妹妹下課的時間,此時有一個人同齡人,比起無聊的發呆和連日每時每刻的打游戲,不如聊聊天了。而且我和他相同的一點是對孩子有童心有耐心吧。
既然遇見了就聊會,既然該走了就離開,就隨著時間和機緣巧合該干嘛干嘛。不用延伸和擴展。
有些人和事,注定就是來路過和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