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段歷史,才發(fā)覺和平彌足珍貴。
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至于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
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
目前能找到最早持歌功頌德觀點的是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
據(jù)晉朝時期的“晉·江統(tǒng)〈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shù)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shù)貪h人人口。
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jù)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shù)。
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
《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shù)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shù)個州開展。
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跟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fā)男女16萬,運土筑華林苑及長墻于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shù)萬人;
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余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尸積原野;
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
奪漢女5萬入后宮肆意變態(tài)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于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shù);
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墻上掛滿漢人人頭,尸骨則被做成“尸觀”,恐嚇世人,數(shù)萬反抗將士的尸體被棄之荒野喂獸;
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
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伴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xiàn)繁殖。
殘留的漢人,為了免于屠殺,紛紛筑堡自衛(wèi),與胡人對抗。
但這并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
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shù)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大屠殺了多年之后,石勒估計也殺累了,聽取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jù)地”做“皇帝”的建議,改變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做奴隸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jù)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
中原農業(yè)經(jīng)濟得到一點恢復。在南方石勒長期與祖逖將軍作戰(zhàn).祖將軍死后,沒人能有效的組織北方各堡與胡人對抗。
公元320年前后,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保壁大帥也最后降石趙,石趙王朝完成了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tǒng)治。
公元350年前后,冉閔殲滅數(shù)十萬后趙胡軍,推翻后趙王朝,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
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陜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
甚至遠在隴西的麻秋收到冉閔的“討胡檄文”后,都殺掉所部胡人響應,因為隴西胡人太多,呆不住腳,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投靠冉閔,中途與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殺朗部胡人數(shù)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
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于驅逐胡蠻數(shù)百萬出中土。
冉閔推翻后趙,分兵四面出擊,與各大小胡酋互攻,數(shù)百萬胡人被中原人們驅逐。
氐、羌、胡蠻等各民族數(shù)百余萬,返還隴西或河套等地的家鄉(xiāng),九大石胡甚至遷回中亞。返遷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掠對方,甚至人肉相食,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閔使胡族大返遷,造成中原百余萬胡人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
中國歷史上后來建國的十六國國家中,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滅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數(shù)量大減,民間漢人恢復增長。
胡人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仗。
五胡亂華時的少數(shù)民族往往打仗不論男女老少全族皆兵,當然往后發(fā)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
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zhàn)爭中,胡族大量戰(zhàn)死,胡族彼此之間也相互滅族。
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zhàn)爭使胡人人口枯竭。
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qū)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這一時期。
鮮卑國主們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漢軍的起用為后來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
和平不易,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