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剛剛有黑白電視,當時盛行《加里森敢死隊》、《大西洋底來的人》等系列電視劇,我幾乎每晚都跑到大街上四處尋找電視,一般都是在各個單位放映,每次看得出神,然后急切盼望著下一集。后來自己家,也終于有了一臺黑白索尼電視,看電視就是那個年代最好的消遣。
更早一些年少時,物質精神生活極度貧乏,能有一本小人書就相當不錯了。小學時代,哪個小伙伴能有一本小人書,馬上就可以當我們的孩子王,神氣著呢。為看小人書,我與幾個小伙伴,多次在大街上撿拾廢銅爛鐵,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然后買來小人書扎堆閱讀。父母給的鋼镚硬幣,大部分買了小人書,一本本的《李自成》、《大刀記》、《漁島怒潮》,買完讀完就非常期待下一本。姐姐哥哥從學校帶回來的《一千零一夜》、《十字軍騎士》、《野火春風斗古城》,只要找不到了,肯定在我這里。還記得一本北大荒知青小說《征途》翻閱了不知多少次。一本抗美援朝空軍作戰的小說《碧空雄鷹》,實在無書可看,更是看了再看,故事情節爛熟于心······90年代,國有特大型企業上班,單身,隨著年齡與國家、企業經濟迅猛增長,日常收入增加,以及閱讀品味的不斷提升,閱讀習慣由單純愛好進而升級癡迷,每次發放工資獎金,第一件事就是興沖沖闖進書店,一大摞圖書捧在手中,過節一般喜悅與興奮,單身宿舍堆滿了各類圖書。購買新房之后,裝修專門打制了2個書柜,我的哪些圖書寶貝,終于有了良好歸宿。2007年的一天,我特意找到一位有名的木匠,一起設計新房客廳,一進門,東側高2米,寬4米多的整面墻,打制兩個巨大書架,我的幾千冊圖書包括孩子2千多冊繪本圖書,安置于最顯眼的地方。好多次拿起一本書,忽然發現2本一模一樣的,原來買重了,購書成癮,樂此不疲。我的客廳兼書房,我組織了多次小型讀書會,熱愛閱讀的朋友們暢談閱讀的喜悅,也因此結識了很多書友。偶然,一些文字發在齊魯石化報,中國石化報······
建國70年,物資精神生活空前繁榮,衣食無憂,信息泛濫,圖書不再問題,而如何面對這個更加紛繁復雜的社會,減法智慧生活,卻始終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江曉原)
無償獻血,10多年希望工程,10年揚帆計劃志愿者······20多年來公益生活,在我看來,其實不過閱讀生活的延伸。
相對閱讀,我更希望用心閱讀生活——這部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