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人好像一直在忙,卻總是拿不出成績,做不出成效?(假勤奮,學到的東西,最好立馬能夠用的上,用是最好的學)
效率底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難。
任何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即相對簡單的部分和相對困難的部分。
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困難部分的處理上。(抓住問題的本質,專注,沒有情緒)
這樣的行為與做事的動機有關。人做事的動機往往來自兩個截然相反的原因:獎勵與懲罰。人都喜歡獎勵,討厭被懲罰。
接受懲罰往往是積累經驗的起點,甚至是唯一的起點。
受到獎勵之后,原本有兩個選項:再次來過和見好就收;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人會自動忽視第二個選項。受到懲罰之后,同樣有兩個選項:“從此碰都不碰那件事情”和“掙扎著找一個出路”。同樣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自動忽視第二個選項。
很多人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喜歡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為那件事情相對簡單、容易獲得獎勵而已。
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他們做事,甚至做很多事。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努力——他們會花很長時間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多簡單的事。每次回避困難的時候,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已經給自己找了恰當的借口。
如果不能控制這種逃避的傾向,再多,再好的任務管理技巧都是無效的,因為任務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永遠無法完成。(通常因為重要而困難,因為困難而重要)
所謂效率,是在任務完成之后才能夠衡量的。
所有真正踏實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務的絕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無趣的,所謂有創意的部分,可能連1%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