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源于英特爾和谷歌的目標管理利器》
作者:保羅R.尼文 / 本?拉莫爾特
序
OKR,Objective & Key Resuts的縮寫。最精確的翻譯應該是:“目標”與“關鍵結果”,最初由Intel發明,隨后被包括Google和Oracle在內的大量硅谷企業應用。筆者用上“”的原因是強調OKR是由2個部分組成。一是“目標”,二是“關鍵結果”。而從“O”到“KR”如何具體實施,本書《OKR源于英特爾和谷歌的目標管理利器》做了全面、系統的介紹。
如下圖:
? 在上述OKR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是“O”和“KR”是如何設定、如何實施的。本文,作為學習筆記,提供讀者參考:
一、什么是OKR?
在該章節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概念,如何去理解,需要分兩步:
1.先理解“目標”和“關鍵結果”
所謂目標(Objective),是對驅動組織朝期望方向前進的定性追求的一種簡潔描述。它主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想做什么?一個好的目標應當是有時限要求的(如某個季度可完成的),鼓舞人心的,能激發團隊達成共鳴的。
書中舉了一個精彩的例子:
如果某個季度的目標之一就是:“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網站,吸引人們對OKR的關注:”這個目標是簡潔的(寥寥數語),定性的(沒有數字),有時限要求的(我們自行本季度能完成),鼓舞人心的(將我們的創意用于創建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網站,是意見非常令人興奮過的事情)。
那什么才是關鍵結果呢?如果目標要回答的是:“我們想做什么?”,那么關鍵結果(Key results)則是一種定量描述,用于衡量制定目標的達成情況。要回答“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達成了目標的要求?”
書中的例子提出了KR的示范:
20%的訪客一周內會再次訪問這個新網站;
10%的訪客會尋求我們的培訓和咨詢服務。
比較兩者:
做出示范:
一家茶葉供應商:
——
企業使命:讓愛茶者喝上好茶
企業戰略:大部分地區的高檔餐廳或咖啡店都能夠喝到好茶
企業目標:共2個O、各3個KR
——
Objective1:向餐廳供應商證明我們所提供優質茶葉的價值
KR1:客戶續約率達到70%
KR2:50%的續約客戶能自助完成續約
KR3:完成25萬交易額
——
Objective2:為供應商優化在線訂單管理系統
KR1:80%續約訂單在線完成
KR2:系統滿意度達到8分(滿分10分)
KR3:電話支持減少50%
2.再理解“OKR的定義”
書中首先對OKR作了一個明確定義:
OKR是一套嚴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續的紀律要求,旨在確保員工緊密協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進組織成長,可衡量的貢獻上。
說實話,乍一看這個定義,我就立刻意識到自己有必要重新認識這個我自以為很熟悉的概念。(實際上,我自以為熟悉的是KPI。)
本書一一解答:
(1)嚴密的思考框架:
OKR意在提升績效,旦如果知識簡單地每個季度跟蹤一下你的結果,你不會如常所愿。在前面介紹OKR的前世今生時,我們提到了德魯克,德魯克有一句名言:“最嚴重的錯誤,并非由錯誤的答案造成。真正危險的事,是問了錯的問題。”當你檢查OKR結果時候,真正挑戰你的應該是你如何才能超越數字本身。你應該像是一個人類學家那樣,深入思考他們對你而言的意味這什么,從而讓你能發掘出振奮人心的問題,幫助你找到未來的突破口。當OKR被嚴謹和規范地執行時,這一思考框架的作用會更加突出。
(2)持續的紀律要求:
OKR代表了一種時間和精力上的承諾。我們之前已經提醒過大家,要注意防止把目標設定后就束之高閣的現象。要想從OKR中受益,你必須遵從這個模型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
其一,以季度(或者其他預先預定的周期)為單位刷新OKR;
其二,仔細確認結果達成情況
其三,如有必要,持續修正現行戰略和商業模式
其四,結果導向。
(3)確保員工緊密協作:
我們都非常清楚跨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以及團隊在促成組織成功中的價值。以及團隊在促成組織成功中的價值。OKR必須被設計用于最大化協作和促進整個組織對齊一致,這可以通過OKR本身所固有的透明性來做到。由于OKR對每一個人都充分共享,組織內從上至下都可以看到OKR以及達成情況。
(4)精力聚焦:
OKR不是,也不應被當成是一張待完成的任務清單。OKR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識別最關鍵的業務目標,并通過量化的關鍵結果去衡量目標達成的情況。戰略專家指出:戰略就是不做什么和做什么,兩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OKR也是如此。你必須做出最終取舍,決定哪些內容才是你最終的關注點。
(5)做出可衡量的貢獻:
正如我們即將解釋的那樣,KR通常)幾乎完全)是定量的,這是它的一個自然屬性。任何時候,如有可能,我們都應當盡量避免主觀描述KR,KR要能精確地指出它的達成對業務究竟有多大的促進作用。
(6)促進組織成長:
判斷OKR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還是要用結果說話。看你的目標所取得的成果如何,如果你能遵循我們這里給出的建議,詳細OKR會點亮你的前行之路。
二、為何實施OKR?
在筆者研習本書的過程中,發現有兩個關鍵詞印象深刻,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高度概括OKR事實的必要性,這兩個詞就是:聚焦、對齊。實際上,本書的英文名稱《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Driving Focus,Alignment,and
Engagement with OKRs》的副標題就直接概況了“聚焦、對齊”企業戰略的意圖。
1.聚焦
什么叫聚焦,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如何讓企業的戰略能夠“易于理解和溝通”,尤其是關于MOKR(mission OKR)的使命稱述要求:
(1)簡單明了
(2)激發改變的欲望
(3)長期性
(4)易于理解和溝通
OKR的基本理念非常簡潔,我們需要明確“公司想往哪里去”(objective),我們如何才能知道在這方面做到或者接近了目標(key result)。
需要一直問自己,這個是最終我們要的目標嗎?什么是目標背后的目標?有沒有把任務和目標混淆?此外,我的目標是否讓所有相關的人都清楚?這個目標有沒有挑戰性?對于業績有沒有意義?自下而上的方式也有利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溝通,這些對于管理者回歸到業務本身是莫大的好處,一切回歸到本源。
2.對齊
在本文中OKR的講法叫做:聯結、對齊,縱向對齊、橫向對齊。強調對員工內在動力的激發,強調激發員工的敬業度,自下而上和公司戰略進行 聯結,制定鼓舞人心的目標,OKR有很強的模塊性,即可以在公司級、部門級、項目級組合聯結,重在溝通。
進一步說,OKR是溝通工具,可量化(時間和數量),目標必須一致;
公司和團隊領導需要明確自己想要的目O(目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為什么有這個O,然后排各項優先級,至于KR可以多種多樣;需要遵循SMART原則,確保任何一個同事都能看懂你的OKR,特別是跨部門;強調產出/關鍵結果(key results),及時調整。
3.其他
除此以外,在本書中,關于OKR帶來的收益,也有詳細介紹:
1.易于理解,增強了接受度和使用意愿;
2.更快的開展節奏,提升了敏捷性和快速應對變化的能力;
3.把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4.通過公開透明促進跨部門間的橫向一致性;
5.能促進溝通并提升敬業度;
6.OKR促進前瞻性思考;
三、如何實施OKR?
1.準備
(1)第一個準備,是深度思考我們為什么要實施OKR?
這個思考不是個人的,不是部門的,而是整個企業要一起做的思考。可以通過務虛會、研討會的形式進行,必要的時候:先培訓、后探討。
(2)第二個準備,項目能否獲得高管支持?
(3)第三個準備,考慮在哪個層面來進行?
(4)接下來,就將進行OKR實施計劃了。
2.創建有效OKR
在談到創造有效的OKR時,本書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奧馬哈!
這句鼓舞人心的口號來自佩頓·威廉姆斯·曼寧(Peyton Williams Manning),他出生于1976年3月24日,前美式橄欖球四分衛,在NFL征戰18個賽季,主要效力于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隊(Indianapolis Colts)。他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四分衛之一,在小馬隊效力了14個賽季,并且在他的最后四個賽季是丹佛野馬隊(Denver Broncos)的一員。
而佩頓的戰斗口號奧馬哈,就是發起OKR的開始!
(1)創建宏偉目標
(2)創建目標的技巧
(3)關注好KR的特征
(4)設定好KR的技巧
(5)OKR設定頻率
(6)OKR設定數量
(7)OKR打分
(8)OKR刷新
一個參考流程:CRAFT創建模型:創建、精煉、對齊、定稿、發布
3.審視評估OKR
本書特別強調了OKR的審視、評估的價值,即便OKR已經要求在“短周期”內進行設定,但一個季度的時間依然太長,需要進行季度中期審視、每周例會、每月監控的審視,才能保證作出及時的判斷、調整。
而在季度末的審視,同時也是下個季度OKR設定的開始。
4.聯結OKR
關于OKR的聯結,很可能是OKR實施能否成功的關鍵。當下,企業管理已經越來越復雜和困難,各個團隊、各個部門,甚至是各個事業部共存的企業已是常態。如何保證一致性,就靠聯結OKR,解決依賴與被依賴的內部關系,確保實現整個企業總體的OKR。
而在這個點上,個人、團隊則需要思考如何對齊?并看到自己為企業宏大目標做出的貢獻。
四、OKR的應用案例
Flipkart公司 第178頁
CareerBuilder公司 第184頁
Zalando公司 第190頁
Sears控股公司(SHC) 第195頁
GoNoodle公司 第205頁
Taxslayer公司 第212頁
跋
雖然仔細閱讀本書,但對于目標管理依然覺得未能習得要點,實際上KPI、OKR、PBC恐怕都不是在解決目標管理問題,當然更不能解決績效管理問題,當下企業發展的生態,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在目標管理上的思考和研習,還應該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