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8歲那年,高考完填志愿。父母說,女孩子讀師范好,安穩,于是她就去讀了師范。雖然她一點也不喜歡當老師,國際貿易專業才是她心中所愛。
22歲那年,大學畢業,父母說,女孩子一個人漂泊在外有什么好的,回老家教書才是正經事。于是,她乖乖回去當了一名當地公立學校的老師,吃上了鐵飯碗,雖然她那么想留在大城市,還沒嘗過繁華就回歸了平淡。
24歲那年,父母說,你也老大不小了,該找個對象了,我看XX家的那孩子就很不錯,老實本分,你明天去跟人家見一面,聊一聊。于是,她去了。雖然氣氛尷尬得要死,對方的確是無不良嗜好的好青年,條件相當,似乎沒有拒絕的理由。
25歲那年,她披上了婚紗,看到鏡子里青春正盛,容顏姣好的自己,熟悉又陌生。旁人哈哈笑著說郎才女貌,天造一對,她敷衍地微笑著,一一敬酒。遠遠地,她看父母笑得那么心滿意足,仿佛他們是今天的主角。
26歲那年,她懷孕了。妊娠反應極大,動不動就吐得翻江倒海,頭三個月沒胖反瘦了五斤,母親也不是沒有心疼,只是嘴上說,都是這么過來的,過去了就好了。
27歲那年,她成了一個孩子的母親,辭職成了全職媽媽。和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默默忍受著孩子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奶一次的節奏,洗澡陪玩哄睡做家務,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收拾一下憔悴不堪的自己。母親偶爾會來幫忙,她抱怨好累啊。母親說,我當年養你們兄妹三個,還不是這么過來了。
30歲那年,她離了婚。這并不是毫無先兆的,她和丈夫經常面對面無話可說,她哄娃做飯丈夫玩電游殺得不亦樂乎,她想一起去看場電影,丈夫說那孩子怎么辦?即便是夫妻生活,丈夫也是像例行公事一般草草了事。母親說,過日子嘛都這樣,你還想像談戀愛時那么浪漫?湊合湊合一輩子就過去了。
她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不過才30歲,面黃憔悴,眼神散漫,全然不見了五年前的靈動可愛,歲月果真是一把殺豬刀。難道這一輩子就要這么過了嗎?
她想到尚年幼的孩子,在這種死氣沉沉無愛的家庭里會長成什么模樣?他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復制她的一生或者是完成她自己未實現的理想?
02
她做了一個夢。
18歲那年,高考填志愿。父母說填師范好,她說我就喜歡國際貿易,以后在外企工作,出入高檔寫字樓,跟五顏六色的人打交道那才酷!你們不同意,我就不讀了。父母拗不過她,最終妥協了。
22歲那年,大學畢業。父母說老家好啊,親人都在,女孩子一個人在外打拼多累。她說我已經拿到一個外企的offer了,下周就去上班,一有時間我會回去看你們的。而事實是,她找工作找得焦頭爛額,招聘會不知道去了多少趟,面試跟走馬觀花一樣頻繁。
24歲那年,她每天出入高檔寫字樓,跟不同膚色的人打交道,然而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小職員,做著普通的工作,每個月交了房租后所剩無幾,卻始終沒開口向父母要錢。這是她選擇的路,怎么也要堅持下去。
25歲那年,父母開始著急了,隔壁家和你同齡的小美馬上要結婚了,你看你連個男朋友也沒有,你以為你還小啊?可是她真的不大啊,才25歲的大好年華,偶爾會寂寞,偶爾會迷惑,但從不后悔。
27歲那年,她有了一個固定的男朋友。看著既不老實也不必本份,家里條件一般,還是外地的,父母每天催命般打電話勸她三思,這樣的男人不適合她。問題是你怎么知道不適合?我覺得就很適合啊,我們有聊不完的話,有一樣的興趣愛好,都想著將來攢一筆錢帶孩子去周游世界。
28歲那年,她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地嫁給了這個不老實不本分的男人。婚房是租來的房子,婚禮只請了至親好友,小而溫馨,母親仍是不死心地說,將來你吃苦頭了別怪我沒提醒你。她微微一笑,我選的就不會后悔。
30那年,她懷孕了,老公晉升了經理,越來越忙,回到家經常累得倒頭大睡。她吐得死去活來驚醒了他,他輕輕拍著她的背,遞上毛巾,說老婆,你辛苦了。等寶寶出來,我一定帶著你和寶寶去周游世界。
33歲那年,寶寶上了幼兒園,她終于有時間好好收拾下自己,和朋友約下午茶,逛逛街,只不過她總是不自覺地沖向童裝,玩具店。老公依然很忙,周游世界的計劃遲遲沒有落實,她也不是沒有過離婚的年頭和掐死他的沖動,只不過這么多年的同甘共苦,風雨共濟讓他們早已連為一體。
她的父母雖然一直因為她的“離經叛道”,“任性妄為“頭痛不已,不過終歸是自己的孩子,看她過得還好,態度慢慢地軟了下來,往來反而更多了。
03
真正的孝順是什么呢?是對父母言聽計從,照單全收嗎?不是的。
真正的孝順是當父母年邁時,你悉心照料他們,就像你小時候他們事無巨細地照顧你一樣。
真正的孝順是當父母遇到麻煩時,你可以挺身而出,就像你小時候惹了麻煩,父母教你如何去解決一樣。
不知哪位哲人曾說過,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父母若以“養兒防老”的觀念來撫養子女,那也不見得這種”愛“有多高尚。
父母無私地付出最終應當是為了讓孩子最終成為一個和他們完全不同的人,就像艦艇終要離開母艦去遠航。
孩子借助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相互陪伴同行度過一段最美好的時光,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