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四種分類:
公共距離3.5米,社交距離1.3-3.5米,私人距離0.6-1.3米,私密距離。
人與人之間保持的距離應該由彼此之間的關系來決定,把握遠近的關鍵是讓自己覺得愉快,同時,也讓別人感到輕松,盡量使身體距離做到與心理距離保持一致,既不過分逼近,也不刻意疏遠。
距離的性別差異和文化差異
抿嘴微笑,溫柔的拒絕
抿嘴微笑時,雙唇緊閉,眼神寧靜,這種微笑不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但同時表達出無奈和遺憾,在某些場合中也表示,不同意,不認可無可奉告的意思。
抿嘴不笑,“一“字狀
在傾聽別人講話的時候,做出抿嘴不笑一字狀的姿勢,通常情況下,這類人思維縝密,計劃周詳,有自己較為成熟的想法。
如果一個聽話者再聽話之初就有這樣的表情,可以表明,他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接受對方的想法或者觀念,是一種固執的體現。
眨眼速度
正常人在放松狀態下,眨眼的時間十分短暫1/10秒。
延長眨眼時間,本身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當能看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或事時,腦部神經會自動發出排斥的信號,簡單來說就是大腦企圖阻止眼前的畫面進入視線。
出現該動作就說明,對方對你的話題或內容毫無興趣,對你也不夠尊敬。而當人有意識的延長眨眼時間時,一般是顯示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這類人較為自負,容易自滿。
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有人通過延長眨眼的時間來表達對你的不接受和不屑,你可以采用有效的方式進行回擊,因為對方延長眨眼時間后,再次睜開眼睛時,視線會向左或向右偏了一點,和翻白眼比較接近,你可以在他眨眼的時候,利用那段被延長的時間向左或向右邁進一小步,這樣他再睜開眼的時候,就會看見你的正臉,就會受到驚嚇,也明白了你的過人之處。
撅嘴,不只是賣萌
撅嘴,通常會被認為是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或者性格十分任性的人,因為這種表達排斥和拒絕的表情十分的明顯,心智成熟的成人,一般不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的這么淋漓盡致。
慌亂,焦慮的外顯特征
當然感到慌亂,焦慮的時候,手會不自主的觸碰身體敏感的部位。在大腦皮層接受到刺激的時候,某些部位的敏感神經會率先響應這種刺激,比如頸部額頭,鼻子,耳朵等。所以會出現拉扯耳垂,摸鼻子,撫摸頸部和額頭。
撥弄頭發的女士
如果一個女生換了一個新發型,但是他還是不停的撥弄,可能有兩層意思,一是他十分喜歡自己的新發型,希望他人注意,二是對新發型不夠滿意,需要不同的撥弄來掩飾。
社交場合中,如果一位女性,不時的朝男士撥頭發,可以是表達愛意或挑逗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引起男性的注意。
撩撥頭發的另一種情境可能源于心理,當處于焦慮和慌亂時,會顯得手足無措,于是喜歡撥弄一下頭發,緩解自身壓力,顯示自己的平靜與淡定。
雙手背后的含義
人在走路或站立時,雙手背后會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感覺,這種動作,表明想與他人保持距離。
比如在看展覽的時候,在一幅作品之前仔細觀看的人一般會將手臂放在背后,表示他真的真心欣賞,請他人不要貿然接近打擾。地位較高的人,如領導或者帝王,在公共場合做出這樣的姿勢就表示他人不要靠近,保持距離,這種姿勢也會被稱作”帝王的站姿”。
雙手背后的姿勢給人以排斥的感覺,在與人交談時做出這種動作,會讓人覺得傲慢自大,拒絕不合作忽視。
雙手的閉合狀態開放狀態
雙手的閉合狀態通常通常表現為拒絕,不合作不同意,排斥,比如雙手背后,雙手插兜,雙手交叉放于胸前,都是一種防衛性的姿態。
雙手開放狀態,比如迎上去握手,觸碰對方的手肘,擊掌,擁抱等,都是表現為,歡迎,認可,贊同,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人際交往中的套路,迎上去打招呼握手,詢問對方姓名,并拍拍他的手肘,請他坐下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