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zhěn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
? ? ? ? 道家的大道,所謂的絕對真理: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并生。
? ? ? 道也就是絕對真理的東西是沒有邊界的,開放的,世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所以即便是絕對真理也是變化著的,是流動的,開放的,包容的,道家是希望將不同的觀點,流動,打碎,融合。我們說的話一旦說出來就變化了。沒有恒長不變的言語。一旦我們在言語上要一個恒長,就是在違反絕對真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反而是那種看清了一切都在變化著的人,不會自己和老天較勁,就不會有很大的情緒,不會惶恐。
? ? ? ? 我根據(jù)自己對幸福的追尋去做這個決定,而不是被什么挾持著。沒有那么多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我可以愛你的時候愛的轟轟烈烈,不愛的時候我也可以相忘于江湖。在莊子這里都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對于幸福的目標是可以換各種打開方式的。自己要有隨時更換打開方式的心,以不變應萬變。
? ? ? ? 我們心中有這么多明顯的界限分割,幸福起來是不容易的。幸福是非常私人非常主觀的事情。你的心的疆界去框住自己就可以了,不要去禍害別人。我們要有這樣的覺察,我是在用我的心去封印別人呢還是我的心有消融掉,和對方的觀點有一個融合,從而擴展我們心的疆界,這是很不一樣的人生選擇。正與反,左與右,倫與義看似相對的東西并不是絕對的對立。當你在對立的東西里面看到可以擴展和融合的地方,就是相與為一。去擴展觀念的疆界,會活的比原來輕松一些。
? ? ? ? 圣人面對對立面是怎么處理的呢?? ? ?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
? ? ? ? 在三維空間之外的其他緯度,圣人是相信他們存在的,但是不討論,不論述;
? ? ? ? 紅塵之內(nèi)的事情,我可以做研究,把各個宗教理論派別里面有利于我的都吸收過來,沒用的都扔掉,可以自由組合,但是不做評價說這個是錯的那個是對的。我們吸收,轉(zhuǎn)化,運用,但是不貼標簽,沒有錯誤的觀點,只有適合不適合的觀點;
? ? ? ? 現(xiàn)在的時代對于先前的時代,圣人的做法是,議而不辯。可以議論,評說功與過但是不爭辯。說好也可以,說壞也能舉出論證,不必辯論。
? ? ? ? 齊物論中的齊物二字是指把所有的觀點都混合融合的方法。齊物論的每一段都在講一個同樣的觀點:融合。融合我們辯論的心,融合我們的成見,但是我們心里對于想要的幸福這件事,要是明亮的,不能含糊。我們總是能在對立面中找到關(guān)于幸福的最重要的指引,這個被我們用成見而否定掉的對立面,往往隱藏著我們最需要的東西。我們否定的,往往是我們最需要的。
? ? ? 自己對于事物一向比較執(zhí)著,容易鉆牛角尖,好像一時的結(jié)局就成了永恒,現(xiàn)在看來不必那么悲觀,事物都是流動著的變化著的,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所以做好當下的每一個自己,欣然接受生活給予的變化和驚喜吧~
? ? ? 對于幸福,一直在渴望中,從小就有一套世俗的標準。小時候是成績,現(xiàn)在是成功。加壓在自己身上,如果沒有達到就不幸福了,可真是如此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小時看電視能開著汽車上班,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可如今已經(jīng)開了八年整了,并沒覺得因此而幸福多了,反而憶起童年時的無憂無慮更加的開心!所以幸福是自己的一種感受,拋開一些普世的價值觀,讓心靈更加自由吧~內(nèi)圣才能外王啊!~
? ? ? 好勝才會有爭辯,無知才會覺得自己的偉大。其實自己對于浩瀚的宇宙是那么渺小,所知所識可能只是井底之蛙,試著去接受多緯度的觀點吧,以開放的胸懷來接受、包容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