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
- 經過
- 談話的主要內容
- 生無可戀
- 木頭
- 孩子
- 溝通習慣
- 咨詢后的感受
- 感悟
****經過****
我因為堵車 遲到10多分 所以這次我的咨詢時間30多分鐘
內容
生無可戀:我們談論了 每次我和老媽談完話之后 我都有一種想死的沖動 。
所以每次我們談話就好像他給你說我要這個 我要那個 ,你負責把這些東西給我。比如老媽一起買衣服,我感覺都是她在買衣服,你是在陪她買衣服。我沒有機會說我的看法,我以前提出其他看法,她就會說 我是你媽我關心你,我和你談買衣服是我關心你,關心你有什么錯的,你是我兒子,別人我才不管呢,所以你要按著我的意思來。(潛在的邏輯是 你是錯的 我是對的 你不按照我的意愿做,我會很傷心,因為我是你媽,因為我愛你,你不忍心傷害一個愛你的人,你不能傷害我,所以你只能聽我的)最后我們才每次和她聊完天都想死,我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支持。我承認我得了抑郁癥以后自己感到很無力一直尋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在此時你得到不是支持而是一堆你要為我做這個做那個,沒有盡頭的要求要你滿足,我連每天定時吃飯 洗臉 睡覺 走出房門都是問題的人,我感到絕望,我承載不了這一切。
木頭: 我們每次和老爸老媽談話你感覺他們是一塊木頭。比如關于結婚的事,在他們眼中我是個罪人,因為別人都結婚而你沒有,他們想你需要立刻馬上戀愛結婚,結了婚我們做父母的任務就完了。我跟他們說未來5年內所有的事,都能解決工作的事 戀愛的事結婚的事,所有的事情解決都要一個過程。大家需要一點點來。 然后他們還是你要戀愛結婚語氣依然是立刻馬上。他們想一塊木頭一樣不接受其他的觀點和看法 了。孩子:我感覺我的父母是一個孩子,不相信延遲的滿足,就像一個孩子想吃冰淇淋,你不買就哭就鬧在地上打滾,他們不相信下午再給你買的看法。
溝通習慣:我們提到了我和父母的溝通習慣,我們很少聯系,每次溝通就是你說你的 我說我的 沒有什么情感上的共鳴 沒有彼此嘗試去理解對方。
感受
我以前咨詢后的惡心和頭痛都有所減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次大部分談得是我父母,談得我自己比較少。我已經把惡心的事告訴咨詢師了,他說等等再看看會怎么樣。
感悟
我越來越相信武志紅說的巨嬰理論了,大家都在找媽媽,我們父母是嬰兒需要別人滿足自己的要求,照顧他們。
希望寄托在何處,如果我的希望寄托在某人 這個人就成了滿足我們欲望的人。我們必須依附于這個人,大家都很累,他背著你很累,他的欲望和你的欲望不停的碰撞,也會讓你很累。我還是希望我們能把我們的希望寄托給自己 我不想讓別人成為我的工具。我相信我們自己最終負責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要為自己負責,我們已經不是孩子了。
對話交談你說了什么內容不重要,你身體語氣都傳遞著信息。